王平从口袋中掏出几枚五铢钱,他并没有选择抛进陶碗,而是往前凑了凑,亲手将钱放入碗中。
小乞丐脸上顿时露出讨好的笑容,连忙大声的说着各种吉祥话,话到尾音,小乞丐突然莫名其妙的低语了一句:“西边来人了。”
王平转身,紧了紧腰上的葛带,似乎没有听到小乞丐的话,一瘸一拐的便跟着最后一辆马车进入了学院。
...
时值午正,暖阳普照,恰是匠人们干活的好时段。
换在后世,中午人们正美味的享受着午餐,一天三餐已是常态。但在100多年前的汉朝,圬匠这种底层百姓,一天不过两餐,他们早在出工之前,就已经填饱肚子。
进入学院后,王平随着圬匠们来到了学院宿区,但他可不是来做工的。
上次虽然仓促造访,王平却把学院格局记得一清二楚。此次前来,他更是早已打探清楚郑玄府邸所在。
寻了个空子,他便尿遁而去。
由多个里坊改造而成的学院占地颇大,望着路上一对对结伴而行的男女,恍惚间王平想起了前世的大学生活,作为两朝元老单身狗,这特么都吃了两辈子狗粮了。
王平前世学的是编剧,毕业后如愿以偿的进入编剧行业,正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却莫名其妙的穿越到了东汉。
好死不死,他还光荣的成为了黄巾军的一员,玩全战的时候他倒是用黄巾“匡扶了”汉室,老天这是用双手帮他成就梦想啊...
原来他还吐槽游戏开发公司把黄巾阵营的战力设置过低,来到汉末后,他才知道什么是更低。
很快王平所部的黄巾就被击溃,他随着残部接受了北海相国孔融的招安,被安置在了高密。
期间,王平看见黄巾流民们身着破衣烂衫御寒,手提木叉木矛防身,卑微的靠着救济粮活着,王平便带着流民经商赚钱,屯粮造刀,以应时变。
然而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很快他们就被人盯上了。
王平不是不知道匹夫怀璧的道理,因此他将整个商会的利益均分给流民营各大头目,将一盘散沙的流民营凝聚成一股十分强大的力量。
王平因此在流民营中威望甚著,大家尊称其为“王二郎”。
乱世中蓄财,若无权势,不过是待人宰割的肥肉,而这上万流民的力量,足以保证他在青州安然无虞。
但王平不想这股力量过早被各方势力发现、防备,因此他想依靠郑玄的名声,来威吓宵小。
想到此处,他伸手摸摸了藏在怀中的精致檀木盒,有了这个黑科技,王平对此行充满期待。
忽然,王平察觉身边有人在打量他,猛的一抬头,便瞧见一个须发皤白的老头正神色古怪的盯着他。
————————————————
注1:古代泥瓦匠,出自《左传。《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司空以时平易道路,圬人以时塓馆宫室。“杜预注:“圬人,涂者。“
注2:符作为信物,起源很早,战国时已普遍使用,到了汉朝被普遍使用的如调兵遣将的虎符。传也叫做符,或符传连用,是一种身份证或通行证,是商鞅变法以来留下的制度。
传和符的区别在于:符写人名,传或写或不写人名;符写到达地址,或不写到达地址与传相同。符有齿,传无齿;符计数,传不计数记载有家属之符则不计数。其形式,符与普通木简相似,传则长方形,宽度约比符加一倍。
符传类似后来的过所,也就是通行证,写有人名就是身份证。至于享有特权的人,可以不凭符传自由出入。
注3:《后汉书邓皇后纪中,记载:邓太后诏征和帝弟济北、河间王子男女年五岁以上四十余人,又邓氏近亲子孙三十余人,并为开邸第,教学经书,躬自监试。
女子读书的史料不多,这里枚举一个例子。
注4:东汉末流行的五铢钱是“四出五铢“,又叫“四出文钱“。所谓“四出“,是指钱幕从方孔的四角向外引出一道阳文直线到达外部,这可能是为了防止锉磨钱背盗铜用的防范技术。
因为谶纬者牵强附会,“四出五铢“成为了“三大凶钱“之一。
何为“锉磨钱背”,这就要说到东汉的磨边五铢,亦称“磨边钱”。磨边的目的在于取铜,被别有用心之人用来作为铸造新钱的原料,为此五铢钱大幅度地减重贬值。
注5:汉朝平民日食两餐制,上层日食三餐,皇帝日食四餐,诸帝宗庙的日常祭祀也是日上四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