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会议讨论的是总的作战方针,李永祥请战不过是其中的一个插曲,其他的事项还要一件一件的落实。
有了李永祥的例子在前头,朱瞻基不由得对于同是勋贵的徐钦有些期待,便扭头笑着问徐钦的意见。
徐公子知道李永祥虽然坏,但绝不是傻,敢主动请战必然是有所凭借的。徐钦敢来剿匪的凭借就是狄阳,可此刻狄阳一直不吱声,他哪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硬着头皮站起来,扯了一大通似是而非的大道理,听他自己都听不下去。
朱瞻基只好直接向狄阳发问,对于大姐夫的武勇,朱瞻基还是很有信心的。而且几个月前,狄阳远在临鱼村的时候,就对剿匪形式有着鞭辟入里的分析,加上那悍勇程度不在倭寇之下的护卫队。
大姐夫在朱瞻基心里,简直是有勇有谋的典范。甚至觉得,只要狄阳带着他的护卫队来了,那么倭患基本上就等于平定了一半。
可谁知被朱瞻基寄予厚望的大姐夫,只是站起来不痛不痒的分析了一番当前的局势,就坐下了。既没有主动请缨,也没有什么热血的口号,所提的观点也略显保守,这让朱瞻基不免有些失望。
散会以后,大出风头的李永祥在一众文武官员的簇拥下离去了。大伙都看得出来,这仗若是打得好些,不出大的纰漏,那李永祥恢复爵位,也是指日可待的,与其到那个时候再巴结,不如趁现在就打点好关系。
徐钦就比较惨了,除了散会的时候,大家出于礼节问候了一下,就全围到李永祥身边了,这让徐公子十分不爽。
至于同行而来的狄阳,散会时候压根就没人注意,狄阳?狄阳是谁?
与在会上的云淡风轻不同,回到房间的狄阳眉头紧锁,李永祥的鬼话他是一句也不信,此人若是能剿灭倭寇,那母猪都能上树。
事出反常必有妖,很有可能就和那个鬼鬼祟祟又消失不见的渔夫有关。
难不成李永祥使了银子,通过渔夫做中间人买通倭寇,让倭寇配合自己演戏,等李永祥领军杀到时,倭寇佯装败退,营造出一场大胜的假象?
狄阳闭着眼,手指无意识的叩击着桌面,脑中飞速的思索起来。
这件事虽然操作上有些复杂,但也不是不可能。倭寇千里迢迢过来卖命,所求的还不就是银子,而李家有的是银子,所求的不过是一份能让自己恢复爵位的战功,这样一来双方不用拼命就能各取所需,可谓是皆大欢喜。
在脑中反复推演了几遍,觉得这个应该是目前最为合理的解释。
然而不久之后,狄阳就愤怒的发现,自己还是太过善良,太过高估一个丧心病狂之人的底线了。
外面响起了扣门声。
“进来。”
来的是副队长张有弟,关好门,立正行礼,低声禀报道:“先生,我们的人在城隍庙附近,发现铁队长留下的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