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嘉道一听,更是笑的不见眼睛说:“果然是我阿昭最为聪慧乖巧。”
董明昭亦笑嘻嘻的接口:“阿爹的女儿,自然聪慧。”
董嘉道朗声大笑。
董家没有食不言的规矩,故,令人都退下,只留阿婉阿妥在身旁伺候。两人吃了一会,董嘉道出声:“今日恒家来提亲的事,你可都知道了?”
董明昭随口应道:“听闻阿爹颇为意动。”
董嘉道点头道:“那恒家大郎我也曾略有耳闻,说是满腹经纶。今日一见,果然仪表堂堂,谈吐得体,年纪轻轻却不骄不躁,是个不错的男儿。除却恒家人丁过多,家里略显复杂之外,勉强配得上我家阿昭吧。”
听到这里,董明昭缓缓搅动掌中的甜汤,开口道:“如今大燕明面上瞧着一片太平,实则内忧外患。几位皇子年纪渐长,各有心思,现下他们还没能把手伸到这边关之地,但阿爹手握兵权,他们迟早会把主意打到我们身上。恒家在江南一直都以清流书香门第示人,恒家大郎如何会这般千里迢迢来与我一个武将家的姑娘结亲?书香门第向来都不娶将门女子为宗妇。”
听完明昭这番话,董嘉道似是欣慰又有些感慨道:“你自小聪慧,阿爹也不愿你嫁入文官家中,那起子读书人,肩不能提手不能扛的,一肚子坏水。现如今时局确是如你所言,我们家这个位置,若结亲的人家有所图谋,可就…”
他没把话说完,但董明昭能明白自家阿爹未尽之言。董家三代镇守边关,一向不涉党争,家中男儿娶的都是普通小官家的女儿。且董家不知是否杀气太重,家中几代,只出了董明昭这一个姑娘。明昭无论是在盛京董家老宅还是这边关,都是顶顶受宠的。
“阿爹,局势一日不稳,女儿便一日不可出嫁,亦不能与人订亲。”董明昭这番话说的坚决。董嘉道也明白这是最好的选择,虽心疼女儿,却也叹息着开口认同:“只是委屈我阿昭了。”
董明昭抿嘴微笑着劝慰自家阿爹:“局势不稳,若是嫁错,女儿不足为惜,只怕连累董家。若不嫁人,能换来两相安宁,倒也不算什么坏事。阿爹放心,我身为董家儿女,自当以董家为先。”
董嘉道听得女儿如此懂事,越发觉得心里不好受,又是一声叹息便出门去了军营。
董嘉道走后,董明昭便一刻不停的赖在窗下的塌上神游,这边关西垂之地,原是没有这些南边儿的玩意儿。偏她家阿娘怕她跟着她阿爹在这地方,没人看着变成野小子,身边所用之物,样样都给她送江南运来。阿娘娘家姓林,是江南的小富小官之家,在江南素有善名。
外祖父外祖母怜她一个小女孩家,跟着阿爹在边关风吹日晒,在阿娘的基础上,添了又添,费时费力的派人给她送东西来。现下她院子里仿似在南边儿似的,惹得阿景时常喊着:“偏心。”
又想到如今可谓是暴雨前的宁静,未来不可期,只愿家人俱都平安康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