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开启矿工生涯(2 / 2)金城故事首页

这一路,二虎跟小良讲了很多关于金城县的事,让小良是又好奇又想往。

金城县,这个小县城,人口才五六万,南部是大山,北边又是黄河,开车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穿越全境都用不了一个小时车程。全县就是县城繁华一点,也就只剩下两个小镇比较热闹了,其它的镇就连集市也没有。这两个小镇都是位于山峪口下。是上山的第一站,也是矿山上重要的补给站。

金城县发现有金矿,也是从80年带开始的,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有些脑子活的人,最开始应该是从地质队听到了有金矿的消息,一开始还不是直接打矿洞,而在山峪里的河道里沟金沙。那时只有极个别人沟金沙,发了财。后来人们眼红了,也就想到了,金沙从那儿来,肯定是从山上的石头里来。就有了最早一批的上山打矿洞的采矿者。与些同时的是,国家的金矿企业,在拿到探矿信息后,也开始了开采。也就更助长了民间的私采滥发。一场轰轰烈烈的采金潮开始了。

十几岁的青年人,都因为金矿疯狂了,也不上学了,都跑去山上打矿洞了。好多的外地人也来到这里打工。当地人就开始了当老板,只要山上有洞子的都是矿老板,最高峰的时候,一个村子里,几户几户的相互联合在山上打矿洞,就整个村子差不多就是老板了。那时还没有机械设备,全是人工开采,就是就原始的方法,拿着铁锤钢钎一下一下的凿。每天山上盛况空前,上山的,下山的,白天,晚上,都是络绎不绝。这也带动了当地的商业市场,像挂面了,方便面了,蜡烛了,手电筒,电池。搭建帐篷的材料,连农三轮车装个车蓬都生意火爆,有专门在上山的路上等着拉人的。有专门给山上工队运送物资的,有专门往山下拉矿石在的。

因为缺乏专业知识,这样单纯靠运气靠人品的开采,只经历了一两年时间,大部分人注定是打了个黑窟窿,是打不到矿脉的。而那样真可能是有运气的人,打到了矿脉,采到了金子,就继续存活了下来,还会再发展扩大。经过这个过程的洗牌,这个产业又一次优化了一下结构。那些有矿洞的,就成了真正的大老板,而那些在山上没捞到机会的,就有的在山下镇上开起了矿山物资商店,有的买了大汽车,跑运输。有的买了加工矿石的碾子,开始搞加工。还有一部分,从外来买回来了螺子,把矿石从半山腰或山梁上驮到山沟底,方便装到汽车的地方。旅馆,饭店,各个行业都发展开了。

小良的家其实跟金城县直线距离也不远,如果走山路一天也能到。两个地方就是被大山阻隔了。开车差不多就是绕了一圈。

二虎告诉小良,金全哥的工队现在发展的不错,现在在跟着当地一个很有实力的老板。没办法,在这里,外地人只能是在工队干活,不是当地人,没有权力自己打矿洞采矿。以前也有自己打矿洞的,不出矿还好,等出了矿,当地人就会来闹事,好点的是,给点钱,强行购买。差的,就带人把工队人打跑,明抢。山上外地人也多,也有大大小小几十个工队。当地小点的老板,就一个矿洞,也就只需要一个工队干活。当地人,基本上不管有钱没钱,都不会进矿工干活,所以工队都是外地人。金全手下现在有四五十人了,因为这个大老板的矿洞矿脉好,不但矿层厚,品位也高,一吨矿石能含黄金二三十克。所以很挣钱。人一多,还是两班倒,日夜不停的干。就需要人来记工分了。开采量也要统计,工时是跟工人工资用关。开采量是要跟老板结算工钱,老板方也会派人在山上盯产量。所以小良的工作也是很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