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五十七章 他乡遇故知(2 / 2)明末立志传首页

这李刚是有苦说不出,心说你们这些天使如何叫我不破费?这一顿饭就花了六十两银子,将近是两年的俸禄。

后来知道这俩小太监,在内臣队伍里面只能算是青年才俊。

这内臣的大头目是太监,太监之下,是少监,一般在各衙门中做太监的助手,有时也出任各地镇守。第三等级是监丞。以上均为高级宦官,只有那些有文化且资深的宦官才能出任。那个气焰嚣张的高淮只不过是个监丞,干到少监没多久就犯事被逮了,据说现在在凤阳守陵,级别倒是没变但已经是天壤地别了。

这些高级宦官大部分都是内书堂毕业的,师傅们都是翰林,所以这些上过内书房的太监颇以内翰林自傲,当然也的确如此,这群人本来就是拿来给皇上制约外臣的,根本就没打算让他们洒扫。

这些资历较浅的内书堂毕业的太监,也只能担任典簿、长随、奉御、当差、听事等等,但就算最不济的也是管理层。

真正符合后世哪些印象当中洒扫的是最底层的叫做乌木牌,这些人就是体力劳动者,吃的烂、住的烂。

上面的手巾、小火者之类,等同于厮役;好赖还能算是一个体面。

刘若愚目前是奉御,而小侯太监是长随,李刚不禁感觉到明朝的官僚治理是真不错。

当然那孙神医倒是也升官了

“正六品的院判,很了不起吧?”

小侯太监倒是不吝赞美孙兰。

因为海路要远远快于陆路,早早回去复命也没有多么大的意思。于是侯太监一行人在金州玩了四五日,这期间李刚率领亲兵和从胡大诚处借的三十个忠厚老实的营兵陪着小侯太监他们在金州附近打了打猎,运气不错,打着了一头野猪三头鹿,别的倒是也很多,就不必说了。

待到小侯太监一行人准备回京师的时候,李刚又亲自给小侯太监和刘若愚包了三百两银子的红包,又赠送给了孙兰五百两银子,说是历来的分红;孙郎中死活不要,最后好说歹说算是留下了。

等到了船上,那刘若愚对侯忠义道

“这小李大人倒是够朋友。”

“可不是嘛,要不怎么这么年轻就成了四品官?”

明代买官多是假借太监之手,当然这和纳级不同,买就买实缺,这个事儿公公们还是很仗义的。

“老祖宗最近身体不好,成敬又是阴奉阳违,表面客气,事情不大好办啊。”

“要不让御马监给京营去个信儿,让他到神机营当差?也总好过在这小金州?”

“老刘啊,人李刚在这金州过得好好的,你非给人家安插到京营,就他那小鼻子小眼,可不得给大小公爷们欺负死?君子有成人之美,在这辽东帮帮他得了。”

“辽东都是老总兵的家丁故将,那有什么缺给他?”

“也是。”

天海一线,这小船在渤海上走得很开,刘若愚知道,不出三日就能到天津。

“歇歇吧,这几日也玩乏了。”

刘若愚十六岁时,因感异梦而自施宫刑,万历二十九年,被选入皇官,隶属司礼太监陈矩名下。天启初年,宦官魏忠贤擅权专政,魏之心腹太监李永贞任司礼监秉笔,因为刘若愚擅长书法且博学多才,便派其在内直房经管文书。与此同时,魏、李又多阴谋诡计,故对刘若愚颇多猜忌。刘目击魏李所为而又无可奈何,遂自改名为“若愚”,借苦心二字以自警。崇祯二年,魏忠贤阉党事败,若愚被群臣纠弹谪充孝陵净军。

陈矩(1539年—1607年),字万化,号麟冈,北直隶安肃县人(今河北徐水县安肃镇麒麟店村人)。明朝贤宦,官至司礼监掌印太监、提督东厂。陈矩集纠政、监察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得在宦官云集的明朝也少有,但陈矩只守着“祖宗法度,圣贤道理”八个字,廉洁安静,不扰官不害民,从不滥用权力,仅是力图救正时弊缺失,被人称之为“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