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0章 裁撤边军,北地内乱(1 / 2)穿越大唐捡空投首页

大唐的军事力量,主要分为中央军和藩镇军。

中央军就是十六卫,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金吾卫、左右领军卫、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其中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主要职责是督京师兵马,起到警卫京师的左右,而其余各卫,除了督京师兵马之外,同时还兼领着关中三百多府的府兵。

可以说十六卫的存在,就是大唐长治久安的关键,没有十六卫的震慑,大唐无法统御各地。

除了2030万的中央军外,大唐人数更多的军事力量则是藩镇军了,这个队伍常年保持着49万上下的军事力量,分属于九大节度使和一经略使。

对于藩镇军,稍微了解大唐的人都知道,那就是直接导致大唐灭亡的根本原因之一,历史上的安史之乱,就是起于藩镇。

只不过眼下藩镇力量还没有大到能够抗衡中央的地步,所以大唐的繁荣还在继续。

当三郎陛下看到了马蹄铁的效果之时,立即想到了武装后的大唐骑兵将是什么模样。骑兵在战争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对于培育战马不易的大唐来说,冯元一想出的马蹄铁绝对是意义重大了。

三郎陛下对于大唐的军事力量是自信的,中央军加上戍边的藩镇军,合计超过了60多万的军队,这样的战力放眼天下除了大唐,还有谁能做到?

突厥?控弦者不足十万。

吐蕃?更是不济!

只有大唐,才有成兵百万的实力!

这是三郎陛下的底气所在,曾经受制于战马的短缺和战马质量的差距,三郎陛下时期的大唐在面对突厥和吐蕃的挑衅时,没有出现汉武帝时期冠军侯将匈奴逐至漠北,而是选择了防御或者,把进家门的恶客赶出去,仅此而已。

可是眼下,当三郎陛下看到了马蹄铁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属于大唐的时代要来临了,属于他的时代要来了!

中原王朝的百姓是勤劳的,也是拥有者智慧的,总是能够通过双手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比如,草原文明中,部族出生就与战马打交道最终培养出来的将士骑术了得,可中原王朝却是能够通过技术上的研究,锻造出了更为先进的武器,进而弥补了在骑兵上的弱势。

与大唐战马有损耗一样,作为草原部族的突厥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情况,只不过由于草原部族先天的优势,战马的补充比之大唐要容易的多,所以在阶段性内,大唐是永远也无法企及突厥的骑兵优势的。

只不过,有了马蹄铁,一切都出现了可能!

三郎陛下兴致颇高,直接让匠人把自己心爱的御马钉上了马掌,然后骑着就往长安城奔驰,高力士与一众便衣护卫则是紧随其后与左右。

三郎陛下虽然出身高贵,但在幼年那只青年时期,却是吃了不少的苦,对于骑马赶路的辛苦他是再有体会的,只不过此番对于马蹄铁的出现,让来来了浓厚的兴致,想要亲自验证一下这马蹄铁的效果。

“驾!”三郎陛下挥舞着马鞭,驱赶着胯下的胡马飞奔疾驰。

“大家,您慢些!”高力士在后面紧随其后,一边驱赶着马,一边叫唤道。

面对三郎陛下骑马骑的飞快,他这心可都提到嗓子眼了,这可不是儿戏啊,若是三郎陛下出了什么闪失,那天下怕是会大乱去。

“无妨,你们跟上就是!”三郎陛下的声音在前方顺着风微微传来,高力士就更紧张了。

“驾!”高力士也急了。

一路打马疾驰,当三郎陛下一行赶到长安城时,时间堪堪过了大半个时辰而已,三郎陛下亲自检查了御马马蹄铁的情况,发现几乎是没有任何的磨损,对御马也没有任何的损伤。

心中对于马蹄铁的作用,顿时十分信了实打实。

心情不错的三郎陛下,晚饭都多吃了一碗,夜晚在床榻之上辗转难眠,使得边上的武婕妤有些不满了。武婕妤在生下了李瑁后身子虚弱,可在人参的抱养之下,身子是逐渐的恢复,眼下已然又怀上了龙种。

怀了孕的女子本来就有些睡不好,加上三郎陛下翻来覆去,就更是难以入眠了。

原本来说,武婕妤有了身孕,三郎陛下应该会夜宿其他妃嫔寝殿的,可三郎陛下想与武婕妤分享心中的喜悦,可武婕妤却因为怀着孩子的缘故,情绪与兴致都不是很高,使得三郎陛下高昂的情绪,顿时就有些泄气了。

好不容易熬到了天微微亮,三郎陛下早早起来。

三郎陛下顶着黑眼圈,在高力士的服侍下,吃了早膳,去了宣政殿,今日是朝参日,三郎陛下也正好想与群臣们分享一下激动的心情,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找几个宰相商量一下对外作战的可能。

马蹄铁的出现,给了三郎陛下无限的遐想。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大明宫顶的琉璃瓦上时,文武百官齐声参拜三郎陛下,朝会开始了。

朝参日的流程都是差不多的,每个部门开始各自汇报工作,三郎陛下坐在高位之上,认真的听着。作为大唐这个帝国的老板,下面的臣子汇报工作,即便是听起来有些枯燥乏味,但是在他着却是能够不出门就了解帝国的情况。

终于在各部工作汇报结束之后,三郎陛下打算散了朝会,留下宰相张嘉贞源乾曜还有兵部尚书张说,商讨马蹄铁之事,马蹄铁事关机密,暂时越少人知道越好。

“陛下臣有本启奏!”就在三郎陛下正打算散了朝会的时候,张说突然出班说道。

“张卿有何事?”三郎陛下对于张说还是很欣赏的,所以听张说有本启奏,又收了收心,说道。

“陛下,边镇军力过剩,时无强寇,不假师众,臣请裁撤边军!”张说说着递上了自己的奏折。

这本奏折是他思考了许久的结果,并非做了兵部尚书后,突发奇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