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几天,有关土豆的消息就像是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长安城内外,一时间几乎整个长安城都在关注曲江池边上的屯田司,那里正在收割着土豆,这两天已经有不少百姓甚至权贵过来围观了。
这个时代,无论是身居高位的权贵,还是地里刨食的黔首,对于粮食都是有着无限的追求和渴望,谁都不会嫌弃粮食多。对于突然出现的亩产二十石的粮食,是人都充满着好奇。
甚至,有消息灵通之人,已经从各方面得到了确切的消息,除了土豆之外,大唐之外还有玉米和红薯亩产不在土豆之下的高产作物,新丰侯小侯爷已经签了军令状,要为大唐为陛下寻来!
这样的消息,使得百姓闻之无不奔走相告,特别是得到消息的农户,一个个对着皇宫方向跪地礼拜,感念陛下圣明,心中感念陛下的同时,也在感谢着敬献土豆的新丰侯世子冯元一。
这些天三郎陛下心情很好,历朝历代的君王都知道,想要基业长青,就必须让百姓吃饱饭,只有百姓吃饱了饭,天下才可能太平,毕竟太宗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三郎陛下深以为然,所以土豆的出现算是给他开创的开元盛世增添了一大柴。
作为李氏大唐的皇帝,三郎陛下心中一直就有个想法,那就是他治下的大唐,要超越他老祖宗太宗李世民的贞观朝,自改元开元以来,三郎陛下先后启用姚崇宋璟为相,为他治下的大唐开启了盛世之路。
现在的大唐,百姓们安居乐业,内无纷争,外无战乱,大唐上下君臣同心,共谋盛世。站在大明宫殿前,俯瞰长安,遥望天下,三郎陛下心中升起了一股豪迈之意,这一刻他想向祖宗禀告他是如何的文治武功,他想向上天说明,他治下的大唐完成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富强。
在三郎陛下畅想着自己美好帝王生活的同时,宰相张嘉贞也开始了他的忙碌。他自从见识了土豆的高产之后,心中一直念念不忘。
身为当朝宰相之首,在他之前姚崇宋璟功绩彪炳,作为后来之人张嘉贞是有压力的,或者说心中是不服气的,他从来不认为自己的能力在姚崇宋璟之下。
自从坐上宰相之位后,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如何做出一番成绩,来证明自己,与姚崇宋璟比肩,甚至超越他们,只是一直没有寻到合适的机会,眼下土豆的出现,张嘉贞认为,这就是上天给予他的机会。
姚崇之所以能成功,得益于陛下新登基,武周之后帝国的腐朽给了姚崇力挽狂澜的机会;而宋璟更是在姚崇的肩膀上,将盛世推向了一个高峰,现在到了自己接手,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契机了。
张嘉贞决定,不可错过!
张嘉贞是靠着自己的能力,一步一步从地方的位置走上了宰相之首的位置的,在地方任官时,风生水起,也使之养成了“说一不二”的习惯,办事雷厉风行,容不得他人置喙。
这样的习惯和办事风格虽然提高了办事的效率,帮助他在地方干出了政绩,但是到了中枢,成为了百官之首的宰相,却又让他养成了心思急躁、刚愎自用的毛病。
“……土豆亩产如此之高,而且亦菜亦饭,此等作物真是上天赐予大唐的宝贝,户部当立即行文天下,推广之!”政事堂里张嘉贞说道。
“张公此举怕是欠妥啊,先不论土豆种苗是否足够,就是各地田地情况也不尽相同,若是贸然行文天下推广,肯定会出现问题的!”户部尚书韦虚心提醒道。
“能有什么问题,土豆种植极其简单,只要把握好土壤【疏松透气、凉爽湿润】即可,这有什么问题,这八个字难道农户还不知其意?”张嘉贞神色严厉,不容置疑。
“张公,虚心之言也不无道理,天下各地情况迥异,这行文天下推广,是不是应该慎重些?”老好人源乾曜言语很是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