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章 战酒(1 / 2)北凉王前传首页

(今日第2更2100字送上,老汉虽然更新的字数不多,但在剧情上,绝对没水没拖,细心的书友可以发现,老汉的书里,很少有景物和服饰的描写,不是老汉不会写,也不是老汉写不好,是老汉觉得各位书友看网文,看的是剧情,看的是对话,看的是情节进展,景物和服饰的描写,有他的艺术性,也有对情节推动的作用。但老汉还是觉得,有多大脚,就穿多大鞋,有多大头,就戴多大的帽子。艺术什么的,老汉这个64岁的东北老汉,一直是仰望的,尊重的。越是仰望,越是尊重,就越会敬而远之。老汉就是一个第1次写网文的新人写手,老汉写网文是为了让读者们在忙碌了一天的工作之余,能轻松一些,愉快一些,放松一些。大家看得流畅,看得舒心,看得有意思,老汉就满足了。老汉没有什么雄心大志,老汉就是想写出一些好看的故事给各位看,看各位在北凉的书友圈和本章说里,发书评,老汉就高兴。今天就写到这里了,马上就要去医院给儿子陪床了,今天他和老伴在医院叫的外卖,老汉就能在家多呆一会儿了。祝各位书友们身体健康,也祝现在依然在加班工作中的起点编辑们(尤其是老汉的责编游龙老师)工作顺利,各位辛苦了!)

听人劝,吃饱饭。

徐虓最终还是选择留在了文家村,至于他是不是自愿的,这个就真的不好直说明言了。

有一部喜剧电影里,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得罪了方丈,还想跑?!

武保正让老伴儿为徐虓收拾出了一间堆放杂物的厢房,两个木墩子架一扇门板,就是徐虓的床了。

虽然床不咋地,可是文大娘给徐虓准备的铺盖枕头,全都是里外三新,没有人用过的。

起先,徐虓听武保正说文家村里能治得了他的高手,没有八十,也有半百,以为是这个老小孩儿夸大其词,忽悠他呢。

结果,在文家村呆了半个月之后,徐虓发现武保正当初说的话,还真的是忽悠他了,

事实上,整个文家村两百一十二户人家,近一千人,

打不过徐虓的村民,才只有半百之数。

也就是说,每二十个文家村的村民中,有十九个人的战斗力,是在徐虓之上的。

这让徐虓想起了在义县时,那些和他做过生意的皮货和药材商人,曾经对他的评语——穷山恶水出刁民。

一想到自己因为年少无知,让文家村的刁民头子武保正,当着他这个外来的晚辈,自承了倒插门女婿,这个其实也没什么丢人的身份,徐虓就觉得村里人看自己的眼神,都充满了怜悯和敬佩。

时光如水,岁月如波,春去秋来之时,徐虓在文家村已经呆了有九个多月了。

这九个月多里,徐虓的实力,与他初进秘境时相比,简直是一在天来,一在地。

文家村上上下下,提到这个从祖地来的年轻人,都要竖起一根大拇指,赞徐虓一声“好后生。”

他们觉得,如果祖地全是徐虓这样的好小伙子,那就算神域卷土重来,也一定会和一千年前一样,铩羽而归。

徐虓的天赋很高,无论是个人的神通武技,还是战场上的攻杀战守,他学起来都很快。

但这可不是文家村的村民,对徐虓竖大拇指的原因,

天才什么的,比徐虓高出十倍百倍的,他们也不是没见过,但是像徐虓这么勤奋,这么能吃苦,这么能忍耐的,还真是三五十年,都遇不到一个。

真要说从神州祖地来到这里,在勤奋上有能超过徐虓的,文家村的历史上,也就仅有三个而已,

那三个人,一个姓齐;还有一个手持方天画戟的孩子和一个身材不高,拳脚了得的青年。

但是论到能吃苦和能忍耐,徐虓绝对是千年以来的第一号人物。

就连一开始给徐虓穿了不少小鞋的武保正,后来都看得不忍心了,有事儿没事儿的,就会拉着勤修苦练的徐虓,去村外的鱼塘里钓钓鱼,舒缓一下徐虓紧绷的心神。

可是武保正没想到,徐虓连钓鱼都能钓出花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