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章 西蜀假昏君(1 / 2)北凉王前传首页

中原九国的君王帝主之中,以南唐祯宗和西蜀闵帝,这两位一国之主,最为天下人所乐道。

因为,这两位皇帝陛下,既如那冰火两极,完全不同。又好比是同树的连枝,一脉相承。

南唐、西蜀、突厥,三国边界相连。突厥强,南唐、西蜀弱。

十年前,南唐熹宗李常与西蜀文帝杨华,会盟于两国交界之处,两国结兄弟之盟,合力共御突厥。

两国结盟,必然要亮一亮各自的肌肉(军队)来耀武扬威。这样既可以在两国联盟中,为各自增添更多的话语权,也能自欺其人的暗示自己,我南唐(我西蜀)不是最弱之国。

可光是把军队拉出来演练一下阵型,操演一下武艺,又有些华而不实,俗话说“是骡子是马,得拉出来溜溜”

不真刀真枪的打上一场,谁也不会承认,对方比自己强。

但此时正值两国结盟之际,要是两国军队在所谓的竞武较技中有了伤亡,那就不光是彼此面子上不好看了,还会让两位皇帝陛下,在各自的心里产生隔阂,导致两国的结盟,名存实亡,那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

既然斗军不可为,那就斗君吧。

当然了,所谓的斗君,并不是两位皇帝陛下撸起袖子,亲自下场肉搏。而是两国的太子,也就是储君之间,彼此‘友好’的切磋一下。

要说南唐熹宗李常,平时最不待见的人是谁?那绝对是非信王李俭莫属。

不待见到什么程度?

不待见到熹宗李常,除了祭天祭祖的时候,会叫他一声太子以外,平日里,无论是在朝堂上,还是在宫中,他只称李俭为信王。

皆因为这位南唐太子,整日里不是诗酒书画,就是剑戟弓刀,虽然在文武两道上,信王李俭可称是文武双绝,但他对权谋心术,治国理政,却是半点都不上心。

熹宗李常,不止一次质问李俭“你一个南唐储君,堂堂太子,文采武功再好又能怎么样?不学权谋心术、不学治国理政,这不是本末倒置嘛!”

信王李俭嘴上乖乖认错,高呼“儿臣必遵君父之命”转过身去,便依然我行我素。

李俭的母家,是南唐大族,李俭隔三差五,就会从他那个做家主的舅舅那里筹借银子,以供自己购买那些珍玩字画、神兵利器、名马美人。

朝野传言,太子府库的宝贝,都快赶上皇宫内库的收藏了。

李俭平日里,还尽是结交一些寒门清儒和乡野武夫,他说这叫礼贤下士,可在他的皇帝父亲眼里,这就是不务正业,结交狐朋狗友。

李俭最令人诟病的地方,就是他的风流多情。他的太子府中,除了一位出身名门的太子正妃之外,还有奉仪、昭训、承徽、良媛、良娣,共七名妾侍。除此之外,他还颇讨许多权贵世家小姐的欢心,堪称是南唐的少女之友。

熹宗李常要不是就李俭这么一个儿子,恐怕他的太子之位,早就被废了。

西蜀那边,却恰好相反。

西蜀太子杨英,用现代词汇来形容,他就是储君中的先进模范,太子里的杰出代表。

西蜀‘文帝’杨华有一个特殊的嗜好,就是喜欢微服出巡到朝中重臣、亲王、皇子的府中搞突击检查。

有一次西蜀‘文帝’微服出巡,到了太子杨英的府邸,恰巧发现了太子府中的乐器‘琴弦染锈,尘埃深盖’

杨华很开心的夸赞杨英——不喜歌舞艺妓,一心理政勤学,以致琴锈蒙尘,对杨英大加赞赏。

太子杨英平灭了蜀中唐氏的判乱,文帝赐其辂车、乘马,衮冕王服,玄珪、白璧、西蜀古铠,以示嘉奖。

杨英以重金请了西蜀补天观的观主石轩真人,为御赐的古铠装饰花纹,并将之转送给了自己的王叔,也就是文帝杨华的弟弟——剑王杨忠。

杨华得知大怒,他倒不是生气杨英把御赐之物送给了剑王杨忠。事实上,杨华还巴不得杨英和杨忠这两叔侄,可以多亲多近。毕竟杨忠是自己给杨英备下的镇国之臣,他们的关系好了,将来杨英继位后,西蜀的江山也会更加的稳固。

杨华气的是杨英花重金请道家玄门的练气士,为古铠装饰花纹,他担心这样会导致整个西蜀权贵的效仿,助涨奢侈之风。

还没等文帝杨华下旨斥责太子杨英,剑王杨忠便入宫面圣,为太子请功。

原来,太子杨英请补天观的石轩真人,在古铠上装饰的不是普通花纹,而是在不降低铠甲的防御力、不增加制作难度,这两个前提下,将西蜀的连身铠改制成了拼组铠。

看上去像是进行了装饰,其实是大大减低了制作铠甲所耗用的铁锭和时间。并且,以前的连身铠若是坏了,修复起来耗时极慢,又工序繁锁,若是超过三成的甲身受损,那整副铠甲就得熔掉重铸。

而拼组铠,可以坏哪修哪,坏哪换哪,节省了大量的修复时间、避免了在重铸中的火耗浪费、增加了铠甲的使用寿命。粗步估算,每年可以为西蜀节省下九百万两银子,几近西蜀每年国库收入总银的三成之多。

杨英还用情专一,不好女色。西蜀太子府中的侍女,只是凑够了一国储君礼制的最低数量,他每日只和太子妃萧氏,食宿起居在一起,无论是宫闱,还是民间,从没有流传过任何有关于他的风流韵事。

宫闱朝野,对太子杨英的德行,都尽是赞赏。

杨英每次上朝出行,都只是坐一架单马拉辕的轻车,两个贴身随行的侍从也穿得俭约朴素。他对朝臣,在无事或封赏褒奖对方的时候,态度十分的和蔼谦卑。若有差遣或责罚时,则又铁面无私。

两国会盟,文斗‘棋赋论典’、策斗‘政军农工’、武斗‘弓马枪刀’

西蜀太子杨英的母亲,是西蜀古族——巨灵族的贵女,杨英也继续了母亲一半的血统,生得高大英武,力大无穷。在西蜀,论武功,他杨英仅在‘剑王’杨忠一人之下。

而南唐太子李俭,穿上铠甲之后,也是英凌挺拔,锐气迫人。天下之人,都知道这位南唐太子武艺高强,但大家都没想到,他的武功,竟然高强到,能力压西蜀第二高手杨英一头,看那架势,就算是西蜀第一高手‘剑王’杨忠,也未必能稳胜李俭。

在文比斗棋之时,高大威猛的西蜀太子杨英‘顶并冲镇、夹断分刺、碰压拆封’频出令人‘耳赤之攻手’李俭一方也是‘挡顶托退’守得妙到毫巅,严丝合缝。

策斗之时,杨英的《政农之论》发人深省。李俭的《军工之治》独树一帜。

就是这样两位在性格、行事上,完全不同的太子储君,斗到最后,竟然斗了个‘文武逢知己、策论遇知音’三局比试,皆是文不分高低,武难决胜负。

经此之后,西蜀文帝对储君杨英更加看重。南唐熹宗也对太子李俭刮目相看。

南唐熹宗李常和西蜀文帝杨华,在两国结盟后,第二年的正月,相继重病不起,两位太子监国。半年后,李常、杨华病逝。祯宗李俭和闵帝杨英继位。

这两位皇帝陛下皆是少帝继位。在朝中,他们都是孤家寡人,没有半个亲信支持。二人又都是一样的文武双全,精才绝艳之人。在起点上,两位新帝是一般无二,但他们所走的路却又完全不同。

在两人继位的第五个年头,一首不知何人所作的民谣,在天下各国广为留传;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祯宗身负流言日,闵帝谦恭为诸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这首民谣,说的就是祯宗李俭和闵帝杨英继位以后,二人的所作所为,简直和他们做诸君太子时,有天壤之别。

李俭继位后,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罪己诏。这位南唐新帝,给做太子诸君时的自己,定了三大罪;

‘收奇藏珍,玩物少学’

‘疏殆懒政,未尽职守’

‘食奢用贵,安逸享乐'

接着,李俭又在一旬之内,携重礼拜访了六十四位文武朝臣,希望能与满朝诸公,君臣同心,相辅相成。

在治国理政方面,李俭提出了养国九政;

轻赋税、减徭役、精兵提饷、重商、重匠、设内庭、设内尉、设学宫养才举才、设军学府,招各州、府、道、县的帅将军官和其子嗣,入京长驻短居,或传业授课、或进修习学。

这位祯宗陛下,还把自己昔日为太子时,收藏留存的珍玩字画、神兵利器、名马古物,都卖给了南宋第一大商会——大盛行,并把所得的金银,尽用于执行新政。

这位曾经风流多情的南唐少女之友,在登基之后,除了把原来的太子妃,立为皇后,那七名妾侍立为皇贵妃和皇妃外,到死都没有再往皇宫中添过一位美女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