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的话或许有几分道理,我还是希望”霍小湘看见自己的女儿杨朦怯生生的进来,遂止住说话。
“女儿给父亲、母亲请安。”杨朦规矩的行万福礼。
杨铣和霍小湘都应了一声。
“朦儿你诗经学得如何?你小玉姨有没有认真的教你啊。”杨铣语气和蔼的询问杨朦。
杨铣认为无论男女都应该学习,其次女儿再学针织女红。
“回父亲的话,女儿学到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杨朦相比杨昭显得端庄许多,而且杨朦继承了霍小湘的美人基因。虽然只有九岁,却已经是小美人胚子。
杨铣自然不忍过分苛责,听杨朦能随口说出诗经中的句子,可见是真的用功学习。遂道:“既然学了这些书,当了解为父让你多读书的苦心。你下去好好的学习,为父下次再考问你。”
杨朦规矩的行万福礼,然后退出。
再是杨暻进来。杨暻是杨铣的嫡长子,未来爵位的继承人。杨铣对杨暻自然是抱有很大的期望,但杨铣不想给杨暻压力。
“暻儿,在为父面前不要紧张。为父问你什么,你知道就回答,不知道也不用回答。回去之后,在你小玉姨的教导下好好学习。”杨铣很和蔼的说道。
“父亲请问。”杨暻紧张的看着杨铣。
“诗经的开篇是国风关雎,为父问你: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后面的一句是什么?”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然后呢?”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杨铣满意的点头:“暻儿回答的很好。”
杨暻听到父亲的夸赞,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回去好好的读书,等过些时日,为父要考你别的诗句。”杨铣温和的道。
“是。”杨暻高兴的退了。
霍小湘不解的问道:“二郎问的这些诗句,都是诗经中最简单的内容。二郎这样做,似乎有捧杀之嫌。”
杨铣大笑道:“孩子应该给予鼓励而不是打击,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不能显示我的高明。适当给予他们鼓励,相信对他们的学业有帮助。”
霍小湘这才明白。
若是像杨铣这样,有妻妾相伴,偶尔考问子女。那么这样的人生,算是一种另类的圆满。
人是不可能一直这样安逸下去,何况杨铣是统兵大将。
话说吐蕃自逆胡安禄山造反以来,安静的等唐军将河西、陇右的兵将全部调到长安平定叛乱。
等到河西、陇右兵马薄弱的时候,立刻步步蚕食。将原先哥舒翰夺取的吐蕃土地,尽数夺得。
天宝十三载取得的土地,全部被吐蕃取走。甚至蚕食唐军的土地,河西和陇右接连丢失土地。肃宗无暇顾及,只能任由吐蕃军这样蚕食。
唐朝调集兵马准备收复邺郡的时候,发现自己的长安都受到了威胁。因为吐蕃军尽数吞并陇右的鄯州和廊州,兵锋直指兰州。这是很危险的信号,一旦吐蕃军取下兰州,就可以直接威胁北面的朔方,西面的长安和南面的唐朝其余州郡。
肃宗闻知吐蕃军连续入寇的消息,大为震惊。可是他手中又没有合适的大将前往抵御吐蕃军,大将几乎都在东面的前线。
有的人离开了,才知道珍贵。肃宗无比想念李泌,有他在自己绝对不会一筹莫展。
此时,中书侍郎李岘进言道:“臣为陛下保举一人,若此人前往,虽说未必能打败吐蕃军,却能遏制吐蕃的入寇。”
肃宗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急忙问道:“卿家保举何人?”
李岘上奏道:“臣保举的是神武军大将军,赵国公杨铣。他曾先后追随王忠嗣和哥舒翰,对吐蕃颇为熟悉。请陛下任杨铣担任陇右节度使,定能成功遏制吐蕃。”
肃宗有些犹豫,托辞道:“我固知杨铣之能,只是稍显年轻,恐与所任职务不相当。朝臣会认为我是在任人唯亲,遭受非议。”
李岘道:“情况紧急,若不起用杨铣。吐蕃军一旦攻入兰州,将切断安西四镇、河西和长安的联系,北面威胁朔方,东面威胁长安。南面更是与南诏成三面包围之势。”
肃宗还是犹豫,没有立即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