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九章 李泌功成身退(2 / 2)天下讨逆首页

且说长安收复的消息,传回凤翔郡。

肃宗览表泣道:“西京下落贼军之手,已有一年有余。如今收复,我总算是对得起祖宗社稷。”

张淑妃趁机进言道:“既然西京已然收复,只等外围叛军被剿灭,陛下就可以回西京。至于太上皇,是不是也应该派使者告知这个消息,同时请太上皇返京呢!”

肃宗大喜,并道:“爱妃所言极是,我立刻写表文,再派人入蜀请太上皇回京。”

当日,百官入禁内庆贺。

肃宗接受完群臣的拜贺,便命左仆射裴冕代其前往长安,一是告太庙,二是宣慰百姓。与此同时,肃宗派人专程去长安请李泌回来,共商大事。

李泌见到肃宗的使者,不敢怠慢,当即快马加鞭赶回凤翔郡,面见肃宗。

肃宗笑道:“我已派人入蜀请太上皇返回长安,等到太上皇返回,朕当为太子。”

这话一听,就不靠谱。李泌知道前面半句是真的,后面那半句是口不应心。

但李泌没有揭穿,反问道:“使者几时出发?是否还能追回?”

肃宗一怔,回道:“已离开多时,不能追回。”

李泌道:“如此,太上皇是不肯回来啦。”

肃宗不解。

李泌解释道:“陛下成功收复长安,的确有大功于唐。但太上皇闻知,必然羞惭,不愿再见到陛下。再者太上皇只见到陛下的使者,却不见群臣的贺表,恐怕要误会。”

肃宗立刻醒悟,便问应对之法。

李泌让肃宗以迎太上皇回京奉养为名,让群臣写贺表送往蜀地,则太上皇肯定同意回来。

肃宗喜道:“若上皇得以还回,全是先生的功劳啊。”

李泌听了并无欣喜,立刻免冠顿首拜道:“臣已经报答了陛下之恩,想请陛下依约,允许臣做个闲人。”

“哎呀!先生何出此言!”肃宗急忙起身挽留道,“我与先生相逢于危难之际,共同经历患难,正要同享富贵,先生怎忍心此时舍我而去。”

“臣此去有五大原因。其一,臣功劳太大,不能留。其二,臣深受陛下的隆宠,不能留。其三,臣本是布衣,却发迹太快,不能留。其四,臣任职太重,不能留。其五,臣与陛下相遇太早,不能留。”

李泌说完,顿首再拜。

肃宗再次挽留道:“先生这五条,朕都不会记在心里。先生只管留下,朕一定会善待先生。”

李泌叹道:“陛下恩重,臣无以为报。天下虽然尚未彻底安定,但胜利已经可期。臣已经无大用,请陛下放臣退隐。”

肃宗见李泌去意已决,只得点头同意。

李泌又把掌握禁内府库和兵马元帅府的宫禁契钥交出,肃宗把它转交给了李辅国。

此间事已了,深藏身与名。李泌不久之后就离开长安,遁入山林,在衡山潜心修道。

此一去,等李泌再回长安,已是五年之后的事情。

当杨铣得知李泌离开了,心里大骂李泌滑头,竟然就溜走了。

李泌能够溜走,杨铣却不能。不仅不能,还得继续干活。

九月末尾,杨铣追随郭子仪追击叛军,一直追到潼关。杀敌五千,收复华阴和弘农郡。

杨铣此时得到了肃宗的惩罚。因杨铣在长安与回纥叶护太子对峙,被肃宗下诏削去三百户的食邑,只留二百户的食邑给杨铣。

杨铣不仅不能申辩,还向肃宗上表谢恩。

唐军在潼关积极备战,准备一举收复洛阳。当前形势可谓一片大好,独有一个地方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这个地方是睢阳。

睢阳,素有江淮屏障之称。有户口八十九万之众,是大唐有名的富庶州郡。

关于睢阳的故事,一定要从张巡守雍丘城说起。

而从雍丘城说起,必然要从这一年的正月说起。安史之乱是诸多可歌可泣的烈士,以及多方的努力才终于平定。在西面郭子仪率领杨铣等将领,与叛军的主力展开对决。

在北面,李光弼率领太原兵马牵制着史思明。使得史思明不敢妄动南下,否则根基被李光弼夺走。

在南面,鲁炅率领荆襄士卒死守以襄阳为中心,多处隘口。使田承嗣无力再南下。

而在东南,就是张巡、许远等人死守睢阳,才保住了江淮赋税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