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这样的电子手环,是最基础的,也是大约四百五十年前黑光科技的第一代智能产品。
紧接着二十年后,黑光科技马上推出了第二代智能产品,智能芯片。
在那之后所有的产品,不管是日用品,家具,电器都能装上智能芯片,实现全自动化科技,人类的生活模式被全部打乱了。
只需一个声控,房门打开,电视开始播放,厨房灶炉点起火,沙发可以收起展开,抽屉打开或者关闭。
和智能芯片融合的产品,功能越来越多样化,新奇古怪的创意产物层出不穷,那是一个充满“怪点子”的时代。
全自动化科技浪潮使所有从事基础劳力工作的人民失去工作,基层劳动者不是没有抗议过,提出罢免《全自动科技推行》法案,但最后科技的进步,或者说人类的进步是不可阻挡的,基层劳动者的反抗最终只能被掩埋于帝国最西边的贫民下城区中。
之后的一百多年,人类都把智慧贡献在智能芯片多功能化上,直到联邦新历263年,黑光科技宣布最新的一项研究成果:智能机器管家。
这一次连从事需要技术,专业知识的中高层工作者也面临失业。
所幸,帝国政府这次有了经验,推出了《专业人才转业培训》法案,大部分的人开始重新经过培训,运用以前相关的工作经验,来到幕后,进行智能机器人的监控、设计和生产等相关工作。
智能机器管家代替了从前人类不愿做的高危工作,也代替了需要精确操作,不能失误的专业工作。
这意味着人类已经不需要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了吗?
答案是:否。
《专业人才转业培训》法案在五十年后便废除了,改为《专业基础要求审核》法案。
只有精通该领域的专业知识,才能胜任工作岗位,这比以前的要求更高,工作者在某方面要胜过智能机器。
智能机器管家能够代替人类执行任务,并具有一定的推算分析能力,但有一项特质是他们不具备的。
人类的创造力。
专业人才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还必须具备智能机器所没有的创新能力。
仿佛是在优胜劣汰,在这漫长几百年的人类进化过程中,达不到要求的人只能被流放去帝国西边的下城区。
人类在智能机器管家的陪伴下又安然度过了两百年。
这两百年间,上城区以上的公民提出,服务行业不应该只有冰冷无情的破铁智能机器人,他们要求聘请人类作为服务相关从业者。
于是帝国理所当然地于联邦新历323年推出了《服务行业审核条款》,这得到了来自上城区和中城区民众的大力支持,减少了相当一部分中城区的失业率。
联邦新历482年,黑光科技宣布,新型便携式智脑诞生了。
只需在第一代智能产品——电子手环中植入一个智能芯片,再进行一次脑神经绑定,用户只需一个念头,就可以控制自己的智脑下达指令。
按键触摸,声控操作,已经被新时代科技所放弃。
自新型便携式智脑诞生后,人类的生活又一次发生巨大的改变。
帝国在485年进行了一项调查统计,超过八成以上的用户认为,智能机器管家成了处理琐碎杂务和体力活的工具,使用其大数据计算和分析功能的占比只达百分之十。
绑定了智脑的用户,直接在智脑中进行信息查阅,分析,计算,每日获取收集的信息流量是过去的十倍。
超过九成的用户表示,帝国应该大幅度降低升级智能机器管家的预算,投入到优化便携式智脑的方案中。
智能机器管家除了这一身坚固铁皮,能从事部分危险工作和日常杂务外,没有丝毫用处。
于是,人类臆想中的机器人逆袭人类,并没有发生,帝国压根没有走向机器人拟人化的未来趋势,而是逐渐放弃了这些破铁,转而研究没有实体的智脑系统,至于智脑系统未来是否会征服人类,犹未可知。
机器人拟人化,大概只有极少数黑科技爱好者,拥有某种特殊癖好,或经营某些特殊行业,才会在暗地里研究升级。
众所周知,根据黑光科技发表的研究成果说明,智脑系统绑定的是人类的脑神经。
在488年,人类发现了智脑系统的弊端。
长时间使用人脑控制智脑,使部分用户出现不良反应。
轻度的开始产生长时间的精神疲惫,重度的甚至导致痴呆,反应迟钝,精神错乱。
于是帝国联合黑光科技,紧急封锁了智脑的部分权限并发布了《智脑使用条款》,每个用户每日查阅的信息流量被控制在1T之内,进行高强度计算的时间最长是2小时等一系列的限制。
这项条款,减缓了大部分用户的不良反应,仅有个别的用户因违反规定,过度使用智脑产生了些许不良反应,黑光科技对此概不负责。
联邦新历490年,也就是在发现智脑系统弊端的两年后,黑光科技又一次公布了一个重磅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