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一十三章(2 / 2)揽尽天下美人风首页

最初,张良的目标与刘邦不同,自然不相为谋。后来,张良认为刘邦也是个不错的领导者,于是打算跟随他。不料,刘邦又投向了项梁。

刘邦的这一举动引得张良忧虑,便又离他而去了,不过在张良还没找到新靠山时,项梁就去世了。此时,刘邦也忙于招纳人才,帐下也有了一些出谋划策的能人,例如郦食其、灌婴等,同时兵马也扩增到了几万人。

张良再一次在刘邦身上看到了希望,又一次跟随到刘邦身边。没多久,项羽在接任项梁的位置之后,便将刘邦安排到巴蜀一带去了,目的很明显,就是有意打压刘邦势力。

在当时,巴蜀之地交通不便,是一块很贫穷落后的地方。此时,张良的心思再一次动摇,认为此行前去就无法出蜀了。于是便又一次离去了,投靠到了韩王成的帐下。

当时不仅是张良一人离去,还有好些谋士及将领,面对这样的情境刘邦难免有些失落,对未来看不到希望。好在还有萧何等人不离不弃,并且安慰刘邦,为他规划未来美好蓝图。

就这样,刘邦也振作了起来,默默积蓄力量。不到一年,便击败了此前项羽分封的三个秦王,势力再一次扩大。张良所投靠的韩王成也被项羽斩杀,无奈之下,张良又回归到了刘邦身边。

张良这样反复无常的举动,若是遇到脾气暴躁的领导者很可能就直接处死了。但是刘邦却如获至宝似的,给张良非常高的地位。因为他知道张良身上的价值。而这一次的回归,张良就再没有离开了。

对于手下这一批能人志士,刘邦有着自己的一套驾驭手法,归纳下来共有八个字“扬长避短,方圆并用”。有一句话叫做“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古代君王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而刘邦却做到了。

在用人这方面,刘邦向来不拘束,例如萧何极力推荐韩信,便破格拜韩信为大将军。刘邦此举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和猜忌,但刘邦并没有改变这一决定,他对萧何深信不疑。

而韩信也不负所托,为大汉的创建立下重大功劳。另外,刘邦将每个人的优点都发挥到了极致,就是“扬长避短”。对于那些战败归降的有才之士,刘邦也是极力优待,并且“以心交心”,获得对方的真心归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