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过年(一)(2 / 2)真实背后的谎言首页

“呵呵……”施老太太尴尬地笑了笑,转头问蕾蕾,“蕾蕾都喜欢吃什么菜呀?”

“我不挑食,什么都喜欢吃,奶奶做什么我吃什么。”蕾蕾极力表现出一副乖巧的模样。

“这样啊,蕾蕾可真懂事。”施老太太一边说着一边将那晚混合着百叶包肉和油豆腐塞肉的菜碗收进了碗橱里。

杨慧默默看着,一声不响。

因为施小国一家按惯例除夕夜都是去丈母娘家吃年夜饭的,所以家中只剩下施老太太和施大国一家。而他们四人的年夜饭极简单,几乎和中午的菜式差不多,除了红烧肉代替了百叶包肉和油豆腐塞肉,其它几个菜都一样。对于施大国来说年夜饭不是重头戏,随便吃点就行,重要的是年初一的那顿“团圆饭”,施老太太已经出嫁的三个女儿都会携家带口地一起回来团圆。

按理说,农村的习俗是出嫁的女儿在年初二这天回门,但由于春节假期只有三天,初二那天施大国就要带着妻子和女儿回市区了,根本没时间招待他们,所以这一旧俗被现代生活给彻底改变了,直到多年后国家实行春节七天长假后,施家才再次恢复旧俗,在初二这天招待出嫁的女儿及其一家人,而且这一招待就要招待到假期结束,这样的习俗一直延续到女儿们的孩子都成家立业为止。

自从施大国工作之后,每年做“回门宴”、“团圆饭”的任务自然而然地就落在了他的肩上。

除夕这天的午饭刚一吃完,施大国就忙碌开了。他先是根据事先拟好的菜单,去到离家最近的集市上采办。等回到家中后,便开始洗涤和切配,期间施老太太的三个女儿,施大妹、施二妹和施小妹也会抽空来帮上一小会儿时间的忙。

转天天还蒙蒙亮,施大国就已经起身开始为家宴做准备。他这一折腾,把尚在睡梦中的杨慧和蕾蕾都闹醒了。

施老太太担心杨慧城里人干不惯粗活,看到她想帮着下地摘菜,就对她说:“地里粗活你干不来,把家里的地扫一扫吧!一会儿就要搭供桌了。”

杨慧听话地去扫地了。

没多久,施家的三个女儿也陆续到了。一到娘家,三人便围上围裙,戴上袖套开始帮着干起了活,洗菜的洗菜,剁馅的剁馅,包馄饨的包馄饨,包汤团的包汤团,因为需求量大,杨慧也一起加入了到了包馄饨和包汤团的大军中。

就在大家包馄饨和汤圆的间隙,三位女婿也骑着自行车,驮着各自的儿女们陆续到来。

因为家中场地有限,所有的活动主要是集中在施大国和施老太太的屋子里。这两间屋子都以南北为界在屋子中央用木板墙一分为二,做了隔间处理。施大国屋子朝南的部分是客堂间,过年时就是集中做家务的地方,在外边井口边洗完的菜,都会在这间屋子进行再加工,包馄饨、包汤团也在这里。等馄饨、汤团包好后,便会移师到隔壁施老太太屋子朝南的那一部分,那里有一个三眼的大灶,过年这段时间那里就是施大国的前沿阵地,他主要负责在那儿煎炒烹炸。包完馄饨和汤团后,腾出来的空地就会摆上祭祀祖先用的供桌,等完成祭祀仪式后,撤下所有供品,再摆上两张八仙桌,这里就成了家宴的主场地。

此时,馄饨和汤团已经包好,第一批下锅用来做供品的也已经出锅,被分别盛装在两只大瓷盘里;场地里则摆好了供桌,放上了鸡鸭鱼肉和各式果品点心,以及酒水和碗筷,香炉里的香也已袅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