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三章 午时三刻(2 / 2)做王侯首页

波才这支黄巾贼寇是中原地区最大一支,击败波才可以说是给黄巾贼势当头一棒,也给心怀叵测之人震慑。

其余散落在颖川郡的黄巾贼子,不过是跳梁小丑,杀它们如探囊取物。

朱儁说完,孙坚和曹操也是建议皇甫嵩将两千余逃卒杀掉。

皇甫嵩看着堂下右侧的众校尉说道:尔等何意,尽可讲来!

众校尉起身对着皇甫嵩行礼道:我等请左中郎将,斩杀两千余名黄巾士卒,为死去兄弟报仇!

就在皇甫嵩说要同意,准备散会时,刘丰从皇甫嵩身后,走到堂前对着皇甫嵩道:启禀将军,丰恳请将军放过两千余黄巾士卒。

哼!刘子善,莫不是你收了他们的好处与贼子说情不成!

将军莫要误会,丰虽爱财,但取之有道!刘丰也来了火气,你皇甫嵩是东汉最后一位名将,难道就没听过杀降不祥嘛!

刘丰看了一眼朱儁,心里这个气,你是寒门出身却不为黄巾逃卒说话,黄巾士卒为何造反,除了太平道煽动,最主要的还不是百姓吃不饱饭,才会选择造反推翻朝廷,建立一个能吃饱饭的新朝廷。

如果说堂上的皇甫嵩说斩杀黄巾逃卒,刘丰心里还能理解一些,毕竟是世族阶层,没有受过百姓之苦。你朱儁也是百姓出身,你会看不透这根本问题嘛!

听到刘丰生硬的回答,皇甫嵩先是一愣,这小子还挺硬气,和自己年轻时有几分相像。

既然没有收贼子钱财,汝为何为他们说情,难道汝没有看到,全城百姓见到贼子时,都是喊杀声,唯独你是求情耳。

刘丰一想还真是,全城百姓乃至堂上的军官都是希望杀黄巾逃卒报仇,哪有为它们求情者,现在有一个能不让人生疑嘛!

想到这里刘丰身体站立笔直,做出一副大义凛然状,先是对着堂上皇甫嵩一揖,接着又对左右的众位将军校尉各一揖。

看着刘丰庄重神色,皇甫嵩和堂下众人都有些迷茫,这刘子善要干什么?

只听刘丰说道:诸位将军、诸位校尉,先贤有言在先,杀降不详,今抓捕黄巾逃卒,如降卒有何区别。今天下黄巾聚集何止百万之众,诸位将军校尉大人,我等只在长社打败波才这一位渠帅,黄巾内还有三十五方渠帅,如果此次将降卒斩杀,剩余黄巾贼子,谁还在敢言降,到时黄巾士卒,只能和朝廷对抗到底不死不休!

丰,在此斗胆请问诸位将军、诸位校尉,消灭百万黄巾,朝廷打算让多少官军士卒前去消灭贼患,又要流血牺牲多少将士,他们可都是百姓家的好儿郎,家庭中的顶梁柱,每个家庭少了梁柱,又要有多少老人儿童,没有人赡养而饿死家中!

丰,肺腑之言还望诸位将军、诸位校尉三思而后行,诸位将军每做一个决定都会关乎多少家庭百姓的生死!说完对着皇甫嵩和堂下众人又是左右各自一揖到地。

听刘丰说完,皇甫嵩陷入沉思,过了许久,皇甫嵩对着站立良久的刘丰道:子善,你所言甚有道理,只是现在陛下需要一场大胜立威,不然不足以震慑宵小之徒,以两千余贼首为陛下立威还是值得的。

刘丰默然良久不在说话,他明白这场屠杀在所难免,不是因为皇甫嵩铁石心肠,而是为了洛阳的皇帝陛下需要向天下立威!他皇甫嵩为人臣子,就应该为天子分忧,不管他愿不愿意,他都要顺从天子的意愿!这场朝廷对黄巾军的首胜,也必须要以血腥杀戮,来捍卫汉朝正统荣光。

午时(中午11-13点)长社县城外,在一片长满荒草的空地上,跪着两千余名黄巾士卒被捆绑着手臂,每名黄巾士卒的脸上都流露出绝望的神色。

报将军,午时三刻已到!(刻: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一刻是14.4分钟。)

皇甫嵩大吼一声:行刑!

阳光在正午时三刻(11点44分)这个时间,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在古代人看来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中国古代迷信的看法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应得,他的鬼魂总是会来纠缠判决的法官、监斩的官员、行刑的刽子手以及和他被处死有关联的人员的,所以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可以抑制鬼魂不敢出现。阳气最盛,人的影子最短,迷信的说法中,此时可以用旺盛的阳气来冲淡杀人的阴气。这应该是习惯上“午时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另一种原因是:在“午时三刻”,人的精力最为萧索,处于“伏枕”的边缘,所以此刻处决犯人,犯人也是懵懂欲睡的,脑袋落地的瞬间,也许痛苦会减少很多。这样看来,选择这样的时间来处决犯人,有体谅犯人的考虑。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差十五分钟到正午)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阴阳家说的阳气最盛,与现代天文学的说法不同,并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时三刻。古代行斩刑是分时辰开斩的,亦即是斩刑有轻重。一般斩刑是正午开刀,让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恶不赦之犯,必选午时三刻开刀,不让其做鬼。皇城的午门阳气也最盛,不计时间,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门斩首者,也无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