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几年以来,周边相继成立了大大小小的很多家服装生产企业,这些企业本身都有自己稳定的客户源,但是多多少少都处于一种产能过剩的状态。
如果你现在主动去寻求合作,肯定会有很多家工厂乐于接受。如果能够得到这些工厂的协助,那不光能降低本厂工人的生产压力,还可以扩大片山公司的订单数量,可以大大地提高东山公司的自身效益。
为此,春根还特地抽调了几位中日双方的人员,组成了一个专门负责外发工厂业务的新部门,由春根亲自负责指挥,带着这些人寻找能够达到他们品质要求的合适的工厂。
本来春根是想着先便宜一下自己家人,把大姐的那家工厂先编入到协力工厂的清单当中,没想到大姐和大姐夫都拒绝了春根的好意,他们现在自己加工自己的订单都忙不过来,大姐还想找人帮她们工厂加工服装呢。
围着小城周边找了一圈,确实是寻找到了不少愿意帮着加工裤子和衬衫的工厂,这些工厂的工人素质也都还不错,主要还是工厂的内部品质管理能不能达到片山公司的要求问题。
另外这些工厂还缺少一些特殊的设备,要想把订单发到这几个工厂,首先要帮着他们解决设备的问题。
春根也尝试着发了几批订单给这些工厂,可是效果并不能满意,这些工厂并不能严格按照东山公司的要求完成订单。
做好的衣服裤子很多还是要在东山公司进行整修,而且在生产过程中东山公司还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支持这些工厂,投入的精力和得到的收益达不到想要的比例。
就在春根考虑到底要不要继续把单子发给这些工厂的时候,他却同时收到了两位吴姓领导的邀约。
原来的吴镇长现在是开发区的管委会主任,他想要春根考虑一下是否可以在开发区成立一家服装企业,现在开发区有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只要春根同意在开发区投资,可以得到很大的优惠以及免税政策。
而远在隔壁城市的吴大哥,知道了春根正在寻找协力工厂的情况之后,也主动抛来了橄榄枝,他们市里也有一家上规模的服装企业,一直是处于吃不饱也饿不死的状态,最近也完成了改制,现在新上任的企业负责人正在为订单的事情发愁。
吴大哥想帮着春根和企业之间牵一条线,只要春根同意把一部分订单发给这家企业,这家企业就能够从银行得到一笔贷款用于更换老旧的设备,并且对方的老板同意将自己的工厂一分为二,一半的厂房和工人用来专门生产东山公司的订单。
对于吴镇长的要求,春根还需要考虑一下,主要是他现在手头不够宽裕,没有多余的钱可以用来投资。想要在开发区成立一家新工厂的话,肯定是还要寻求银行帮忙才可以。
另外,成立一家和东来制衣差不多规模的服装企业的话,那肯定要有一个经验丰富的人前去坐堂。春根现在身边的人都已经分配的差不多了,已经面临着无人可用的窘境,实在是找不到可以去帮自己开厂的人手了。
不过对于吴大哥的提议,春根到觉得是个不错的机会,这样不光能帮助双方解决掉眼前的问题,还可以把东山公司的影响力扩大到隔壁的城市,未来也许还能在隔壁的城市里为建筑公司捞到点好处和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