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虽然在上世纪中叶曾经取得辉煌的成就,但是没过半个世纪,结核病已经对一些一线药物耐药,全世界每3-5分钟就有一个人死于结核病。
半个世纪以来,如果从人类角度来看,人类杀灭了很多结核杆菌。但是从结核杆菌角度来看,人类是帮它们育种了。人们常说“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那对耗子来说,没被猫抓到就是好耗子,对结核杆菌也是这样。人胜还是病胜,永远是道高还是魔高的问题,分不出胜负来。
当代著名哲学家、作家周国平,其著作《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中,周国平以个人的经历,描述了当3个月大的女儿妞妞患上先天性癌症,他作为一个父亲的抉择,他对医学局限性又是如何理解的呢?
首先,他说医学有不可超越的界限,这是不管医学发展到怎样先进的地步,都有不能攻破的疾病,所以人总有一死。19世纪以前,致死的主要疾病是细菌和病毒感染,通过19、20世纪医学和药物学的发展,感染已经不是大问题了。
他认为,目前人类主要的致死疾病是退化性疾病,是因器官衰老造成的,比如癌症、心血管等疾病。这些疾病以前发生得比较少,是因为绝大多数人活不到患这些病的年纪。
“我们平时总说医学的使命是救死扶伤,我觉得医学可以扶伤、可以治病,但不能救死,我个人认为医生和病人需要形成共识,根据医学这种根本的局限性来确定医学的边界和目的。可以治的病要去治,治不了的病要改善生命质量。”但具体如何去做,如何确定医学的边界和目的,目前尚无好的解决办法。
身为哲学家的周国平,尤其关注患者本身。他说,患者的身体需要治疗,心灵更需要安慰,对一个患者来说,不管病可治还是不可治,他永远需要安慰。人生病的时候,是他最脆弱的时候,对是否受到尊重、医生态度非常敏感。
安慰也不一定是要医生说一些安慰的话,因为患者能感受到医生对他是否有同情心,是不是尊重他。当一个人受到病痛折磨时,在医院还得不到尊重,他的心情会沮丧到极点,他会觉得世界是丑恶的,人生是可悲的,如果受到善待,他对世界和人生都会有信心。
李涛有一些欣慰,这个世界上还是有许多心地善良的智者把医之局限这个敏感话题说得明明白白,若这个话题是由医者发声必不被普罗大众认可,甚至会遭遇某些流量愤青的人身威胁。
跟随张主任例行查房结束后,医生办公室里恢复了一贯的忙碌,繁琐,张主任布置了今天的手术计划,总住院王海博士把手术计划认真的写在医生办公室的黑板上,那么今天的工作安排就一目了然了,值班人员重点关注这些术后病人基本上就OK了,其它的老病人一般来说都心里有底,处理起来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