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三百四十九章阅江楼(1 / 2)都市之玄武分身首页

赵小天还记得在金陵的时候,自己有一个姐姐,就居住在长江边的阅江楼旁边,赵小天依稀还记得自己在姐姐家每天往返,阅江楼还有姐姐家的样子。

阅江楼的位置可谓是记好的,往东不远得地方就是长江二桥,每天有不知道多少辆火车还有汽车经过那里,每当人们坐在车里,不经意间观赏长江的时候,还能看向远方的阅江楼。

阅江楼位于金陵市鼓楼区狮子山巅,屹立在扬子江畔,饮霞吞雾,是华夏十大文化名楼之一,也是江南四大名楼之一,也是南京阅江楼景区的主要景点、国家级旅游景区、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有“江南第一楼”之称。

阅江楼喻阅江揽胜之意,楼高五十二米多,外四层暗三层,共七层,碧瓦朱楹、檐牙摩空、朱帘凤飞、彤扉彩盈,具有鲜明的古典的皇家气派,为典型的明代皇家建筑风格。总建筑面积五千余平方米。

阅江楼是明洪武七年1374年春建造,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在国都南京城西北狮子山开始建一楼阁,亲自撰写阅江楼记,又命朝廷众文臣职事每人写一篇阅江楼记,其中大学士宋濂所写一文最佳,后入选古文观止。

阅江楼在建楼工程所用地基平砥完工后,明太祖朱元璋突然决定停建,直至上世纪末决议复建“阅江楼”的动议,得到社会各界的响应。1997年,金陵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建造阅江楼,直到2001年9月阅江楼正式竣工建成。从此结束了六百年来“有记无楼”的历史。

建阅江楼的初衷,始于600多年前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因为朱元璋在其称帝前,在狮子山上以红、黄旗为号,指挥数万伏兵,击败了劲敌陈友谅40万人马的强势进攻,为其建立大明王朝奠定了基础。

1374年洪武七年春,朱元璋在狮子山建一楼阁,亲自命名为阅江楼,并以阅江楼为题,命令在朝的文臣职事们各写一篇阅江楼记。

留传至今的有元末明初着名文学家、翰林大学士宋濂的阅江楼记和朱元璋亲自撰写的阅江楼记和又阅江楼记等三篇文章。朱元璋还动用了服刑的囚犯,在狮子山顶修建了建楼用的“平砥”,也就是地基。

钟楼三层大厅正中,装饰着中国最大的景德镇巨幅瓷画郑和下西洋。画高十二点八米,宽八米,画面由十二个部分组成,色彩斑斓,气势磅礴,全景式地描述了一四零五至一四三三年间郑和下西洋这段辉煌历史,其中有建造宝船、科学航海、征服海洋、和平外交、睦邻友好、传播文明、平等经贸、文化交流等盛况,以及西洋各国的风土人情。

巨幅瓷画上还反映了永乐皇帝建造“静海寺”、“天妃宫”,立“天妃宫牌”,为郑和航海祈求平安的情景。厅内有一条复制的郑和宝船和一个锈迹斑斑的巨大铁锚,这两件实物,生动具体地证明了南京是郑和下西洋主要造船地,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