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章 过冬(2 / 2)风吹杨花满园香首页

其实也不能怪她,那时候很多人的想法都很单一,祖祖辈辈都是按照这个模式,或者说是习惯来的,菜地种菜,水田种地,种完了就养地,很少有人会想要去改变一下习惯。也就是杨五花什么都不懂,误打误撞的,她才不管什么养地不养地呢,更何况是别人家的地,不种白不种。不光种,还要使劲种。

所以即便是在以前,杨三花也只不过跟着大家一样收完了稻子就养地。当然主要也因为她经验不足,毕竟没人教她,这几年全靠自己观察别人跟风种的,大家怎样她就怎样。毕竟她接手田地的时候也不过十三四岁的年纪,何况平日里还要照顾家人,做各种家务,哪有那么多时间去学习务农。

不管怎样,杨三花连着卖了几天萝卜换得了好几百文钱,不过换了些基础的调味料就所剩无几了。虽然很想,但她很理智的没有再继续卖,毕竟没有什么比屯粮更重要的了。

有了盐就可以腌萝卜了。先要晒萝卜缨,因为叶子容易坏。先把所有的萝卜的叶子都切下来,留出一小部分当青菜吃,其他的则需要用水煮过,然后晒成菜干。再来便是腌萝卜干,几百个萝卜光切切就是个大工程,何况还要腌制还要晒。不过这些活主要都是杨三花在做,杨五花没腌过东西不会弄,杨六花又太小,两人只能帮着打打下手。

杨家的灶台是在屋外的,平时煮饭的时候倒也没什么,到了雨雪天气就比较麻烦。屋里是泥地,杨三花拿石头直接在地上垒了个矮矮的简易小灶,也不高,上面勉强能搁小锅子,下面能生火就行。周围堆满了矮树枝,刚好围成一个圈,顺便防止小孩子乱跑受伤。树枝都是秋天的时候去林子里砍的,专门留着冬日取暖用。至于稻草什么的,在冬日可是个宝贝,都拿来铺床和塞被子了。

这里没有炕,冬天就靠暖炉柴薪之类的取暖。草屋破旧,四下漏小风,所以也不用担心一氧化碳中毒什么的。外面的灶台也没闲着,大锅子一直温着热水,好在柴都不要钱。虽然洗菜的时候加了温水,但依旧挡不住手上的冻疮。

冬日的阳光不够,还时不时的下下雪,东西很不好晒,杨三花每天起早贪黑的忙活,终于赶在除夕夜的前一天收拾好了。

没有什么腊八,也没有过冬至,不知道是太穷了还是这边没有这个习俗的缘故,杨五花也没有提。事实上她根本不知道哪天是哪天,只是每天机械性的跟着杨三花干活罢了。杨五花稀里糊涂的迎来了穿越后的第一个除夕,没有新衣裳,没有新棉鞋,没时间做,也根本没钱做。一家人在前三十那天早早的起来,匆匆收拾了一下屋子,也没有窗花春联,简简单单的就算是过年了。

年夜饭煮的是白米饭,不是粥,也没掺米糠,实实在在的白米饭,这对她们家来说已经很奢侈了。杨三花还破天荒的炒了两个菜,放了虾米的炖萝卜和菌菇炒萝卜缨子。虾米就是之前稻田养的那几粒晒干的小虾米,菌菇则是之前大姐夫送来的。当时她们都在地里拔萝卜,东西是在灶台边发现的,上面盖了稻草。

“莫非是田螺姑娘送来的?”杨五花当时忍不住想。

不过杨三花的猜测应该是大姐夫送来的:“姐夫家很远,怕是急着赶回去,等不及我们回来,就把东西放在这里……”想想也是,除了大姐一家,还会有谁那么好心偷偷给他们送东西。

没有烟花爆竹,倒是难得的点了盏油灯,四姐妹聚在一张铺满厚厚稻草的床上,嬉笑着,倒也不觉得冷。

离床边不远处还生着小火堆,柴火一闪一闪,时不时“劈劈啪啪”的爆几下。杨五花看的有些恍惚,朦朦胧胧的,有些昏暗,又有些不真实,就好像做了一场梦,那一年她十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