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辰惊道:“七百多个气海!那人道的太初一重境,岂不是比天道的太初一重境强七百多倍?”
“非也,人道虽全身穴位皆为气海,但印堂、关元、膻中三穴为主气海,其余穴位为辅气海,人道的太初一重境约莫天道的五重境,二重约莫七重,依次递减。”
李青辰接着往下看。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是故气若风云,血若江河,骨若山石,肌若地土,生老病死,诸如四时,人之道,如天道。”
这一段讲的是人与天地的关系,人与天地有不少相似之处,人的气息如同天地中的风云,人的血流如同江河中奔腾的水流,人的骨头如同天地中坚硬的山石,人的肌肉如同天地中的土壤,生老病死如同天地的春夏秋冬四季变换。
这些鬼话乍看之下简直胡说八道,但仔细一想又似乎又有那么几分道理。
道祖的修行之法便是把人体当成一方封闭的小天地,以形为天,以神为地,将体内三道先天灵气合为一道三清真气,再以真气开拓出周身气海反哺己身,将混沌的身体练至至阳,再由至阳练至至阴,最后阴阳相济达到天人合一。
听起来甚是厉害,然而李青辰却犹豫起来。
这功法闻所未闻,实在过于惊世骇俗,更没听人练过,自己当了第一只小白鼠,练死了倒也罢了,就当没在这个世界来过,万一练得走火入魔,那就大大不妙了,自古书中的走火入魔者没一个好下场,不是变成白痴癫子就是暴尸荒野,死了连全尸都留不下。
“积善令,你确认这功法没问题么?我不会炼得暴毙而亡吧?”
“你死则我亡。”
李青辰一咬牙,开始修习人道。
道门修行分为七大境,每一大境又分九重小境,太初一重境是七境中的最低境,也是修行者的第一道门槛。
在踏入这道门槛之前需要入道,即在丹田中生成第一道真气。
入道快慢全凭资质,快则一两天,慢则三四天,当年李惜颜入道只花了半天,而李青辰用了整整一个月。
李青辰重修了功法,自也要重新入道,但不是寻常的以神念引导天地元气入体而后沿十二经脉游走大周天,而是以神气引导精血两气沿奇经八脉而行,最终在膻中穴中合三为一。
新真气名曰三清真气,此三清非道门典籍中的三清,而是神气、血气、精气三股先天灵气,它们虽合三为一但灵性未失,依然是先天灵气。
凭借着强大的神魂,李青辰只花了半个时辰便成功入道,三清真气没有像天道真气那般存积在丹田气海,而是在十二主经和奇经八脉中流动循行。
天道晋境要靠打坐聚气,人道却是“吞天地之灵,夺天地之权”,李青辰初修三清,无法理解。
积善令道:“三清真气源于先天灵气,先天灵气源于自身气血,气血亏虚时灵气则空,气血充盈时灵气则足,是以欲积三清,唯有一途:吞噬天地灵余之物,抢夺天地灵气以补充气血。”
听来简单而又霸道。
“吞噬灵余之物,你的意思是,吃?”
“然。灵草、妖丹,凡含天地灵气者皆可为食。”
“那得吃多少?”
“如山如海,不计其数。”
“我上哪找这么多吃的去!”
“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