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河东世家的态度让李利心里比较恼火,只是他知道轻重缓急,所以先没有计较。不过心里却是记下这笔帐了,本打算等过完这一阵,再出手寻个理由来收拾他们。
谁曾想,先是卫觊,这家伙仗着就是安邑人,第一个到太守府邸。接着是裴潜,然后才是贾逵和柳孚。
裴潜老爹裴茂就在朝廷任职,裴潜之前对贾诩的回应也是最积极的一个,他虽然以要在家读书婉拒了贾诩的好意,但也留了话头,说是家中诸事,要父亲裴茂作主,所以是否出仕河东,他要去信长安,问过其父裴茂之意才能确定。
这一手确实玩得漂亮,让裴氏能够进退自如。而其他几家,或许是朝中无人的原因,在这方面,手腕就还是差了那么一丝丝火候。
卫觊第一个到,寻到贾诩,就直接开门见山的道:“吾在家中,闻李太守德政,此真郡中百姓之福也。卫觊不才,愿为太守尽绵薄之力。”
李利出手就是恢复口赋,这事不但惠及普通百姓,也惠及了他们士族。虽然他们眼里不在乎这点钱。但李利这种关注民生的行为,似乎与凉州军阀的一贯行径不符。而看李利的动静,只怕不是个甘于寂寞的人。接下来,河东发生的任何事,卫家都不能错过。
贾诩笑吟吟的回道:“伯觎能有此心,亦是郡中百姓之福。太守闻知,必定欢喜,倒履相迎。”
倒履相迎是去年的一个典故。话说去年,也就是初平二年(191年),董卓西迁长安后,蔡邕因为才学显著而受朝廷贵重,家里时常车马填巷,宾客盈坐。有一天,王粲在门外求见,蔡邕听说是他来了,忙忙出迎,着急之间,鞋子都穿反了。
大家都在想,这是哪位贵客来了?结果王粲一进门,大家一看,却是个小小年纪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童子。由是满坐侧目,一屋皆惊。蔡邕解释说:“这位是司空王公(王畅)的孙子王粲,他有异才让我自愧不如。我家里收藏的书籍文章,应该全部送给他。”这就是倒履相迎的由来。
王粲出自名门,其曾祖父王龚,曾为太尉;祖父王畅,曾为司空;其父王谦,大将军何进的长史。王粲年少便以文名著称,蔡邕也没有瞎夸他。王粲在史书上名列建安七子,与曹植并称曹王,刘勰说他是七子之冠冕。确实是一大才子。
说到王粲,还有个故事。史上他因为关中之乱,逃到了荆州,去老乡刘表那里避祸。刘表见王粲长得不好,就不重用。直到曹操南征荆州,刘琮投降,王粲这才归了曹操。结果在曹操那里,以文会友,与曹丕、曹植关系都处得十分相好。
王粲英年早逝,曹丕亲自带人给他送葬,到了墓前拜别之后,曹丕说王仲宣生前最爱听驴叫,现在我们一起学一次驴叫,为他送行吧。于是在曹丕的带领下,王粲坟前一片驴鸣之声。这就是流传千古的佳话驴鸣送葬。
看着让人喷饭捧腹,忍不住笑。但静下心来,却又不得不为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而感动,而心向往之。
卫觊表了态之后,裴潜也到了。裴潜进门,见卫觊也在,心中一愣,旋又反应过来,卫觊的目的肯定也和自己一样,只是他借着地利的优势,先拔头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