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章 井喷式发展(1 / 2)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首页

便在这效率高到了极致,时刻都有70万名克隆体保持全力以赴工作的状态之下,距离洛神星地表约50公里处,那座庞大的太空实验室终于渐渐现出了端倪。

它整体上来看像是一根棍子穿过了十几个大小不一、直径不一的圆环形状,总长度达到了1.6公里。

中间那根中轴的直径达到了50米左右,内部全部都是分割成一个一个的,或大或小的实验室。

各种各样的试验器械便分别放置在了这些实验室之中。

它身上的那些圆环则保持着不同的转速,并通过不同的转速,营造出了或大或小的重力。

最低重力可以达到地球的千分之一,比洛神星还远远不如。重力最高则可以达到地球的两倍。

重力大小俱都可以方便的调整,以适配不同的实验环境要求。

它内部还有着可供数千人休息的休息区,忙碌完了一天工作的克隆体们可以方便的在这里休息,等休息完了,同样能方便的赶往工作岗位,接替同事们的工作。

时刻维持工作状态的科研克隆体的数量则达到了一万人。并且,每时每刻都有至少一万人在进行科研任务,研究着各个学科的科技。

为这座庞大实验室供电的,是五台巨大的发电机组。

它们的总装机容量达到了30万千瓦,平均每天可以发电约720万度,相应的,它平均每天便需要消耗约2500吨甲烷或者托林,以及七八百吨氧气。

算上其余的实验耗材、人员消耗、器械物资补充之类,平均每天,李青松便需要向它输送近4000吨各式物资,需要约600艘飞船日夜不停地往返洛神星地表与太空。

单单为这艘飞船提供补给,所需要的工程力量便占据了李青松相当一部分意识链接份额。

总的算起来,别看这仅仅只是一艘长度一千多米的实验室而已,但整体资源消耗量,比李青松十座基地加起来都多!

但就算投入如此巨大,李青松都仍旧毫不犹豫的将它造了出来。

此刻,这座空间实验室的建造终于完成。且后续后勤补给方面也都形成了流程,无需再额外调整。

各种实验装备、器械,以及承担科研任务的一万多名克隆体也已经驻扎到了里面。

终于到了它开始正常运转的时候。

于是,涉及到十几个大的学科分类的总计数千个试验以及研究同步开启。

仅仅半个月时间而已,第一项技术突破便已经出现。

那是一种特殊的金属材料配方。

在无重力的环境之中,各种不同的原子可以按照某种特殊规律排列,并由提升了巨大的硬度和韧性。

“这种材料适合充当飞船外壳,能在极大减轻重量的同时,还确保足够的防护力。”

在这之后,是第二项突破。

一种全新的光刻-蚀刻技术。

采取对应的光刻胶和蚀刻技术后,李青松可以制造出制程在10微米左右的芯片,相比起现有的芯片制造技术,芯片的性能至少提升150%以上,功耗却可以再度降低30%以上!

再之后,是第三项技术突破。

全新的飞船姿态控制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