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章 信念这东西,确实得有(2 / 2)路上的原风景首页

有点酥油就好了,“酥油早就完了。”对于老喇嘛察言观色的能力,张叔平已经习惯了。

取出飞雪塞的俩馒头,一个塞进了老喇嘛的干炒面袋子里,一个双手捧给了老喇嘛,“师傅,尝一尝我姑舅爸家的馒头。”

老喇嘛大声说,“不认识你姑舅爸哎,是张叔平给我供奉的大馒头”,郑重地念叨了三遍。

“你也吃点揝粑”,还要走山路呢,张叔平用开水搅了点炒面糊糊,吃了个五分饱。放下饭碗,到附近的白杨林里捡了一抱枯树枝,折成尺把长的节节码在了三叉炉子的旁边。又烧了一壶水,琢磨着还有什么可做的,老喇嘛发声了,“过来坐下,你是个心地很善的娃娃;你我有缘,给你传两个咒,想不想要?”

张叔平有了兴趣,在张叔平的心里,咒语是很神秘的,类似传说一类的。

老喇嘛说:“那你得求我,我才能传你。”

怎样才算求呢?想起书上说的,张叔平给老喇嘛恭恭敬敬地磕了仨响头,心里没半点障碍,老喇嘛是爷爷辈的人了,悲悯,智慧,是个认真的修行人;对自己来说,是非常适合的辅导师。

老喇嘛给张叔平摩了顶。传的是观世音菩萨心咒和文殊菩萨智慧咒,领着念了九遍,直到张叔平能正确地发声,老喇嘛说:“没啥特殊的仪轨,只要诚心正意,行住坐卧都可以行持,非常殊胜;发音要准,音声的大小,自己能听见就可以了。”

张叔平准备收拾铺盖卷告辞,老喇嘛又说:“今天不要走了,在这待上一天。”语气不容置疑,张叔平是无可无不可的,老喇嘛又说:“坐那,诵上一万遍六字真言,一万遍智慧咒。”

不用思考这需要多长时间,反正自己也没啥事干,诵就诵了。张叔平接过老喇嘛递过来的串珠,坐在老喇嘛的下手处,按老喇嘛教的,念了三遍“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诵起了六字真言。

开始的时候虽然磕磕绊绊,但还是能够进行下去。因为不熟悉,只有全力以赴才能将身(捻动佛珠)、口(发音)、意(念头)结合在一起,一头出了问题,马上就念不下去了;诵熟以后反而不好掌握了,口里念着真言,念头纷至沓来,时而卡顿,时而忘了数念珠,念着、念着突然又蹦出了句国骂,把自己都吓了一跳。

老喇嘛接过佛珠,挽在了手腕上,不徐不急地诵起了真言,如串珠滚落又自觉地连成了一线,似乎有一股力量霎时笼罩过来,张叔平不自觉地跟上去,随上老喇嘛的节奏,跟着跟着,自然而然地沉浸在了真言中。

"就到这里吧,跟着我做回向,我念一句你跟一句。"

老喇嘛一脸悲悯:愿以此功德,回向诸英灵,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做完回向,老喇嘛又提醒道:"悼念亡人,给亲人祈福,都可以念经诵佛回向,诵《心经》就非常殊胜;给具体的人包括生者、亡灵回向,修改第二句即可,其他的语句不动。能记下吗?"

张叔平点了点头,张叔平接触过佛经,每本后面都有这几句回向词。老喇嘛又说:"如果一时记不住的话,就直接说一句‘回向给x x x’,也可以。"

张叔平的脑子里闪过了爷爷、奶奶以及堂嫂的面容:在另一个世界里,他们可否安好?

老喇嘛又一次说:“没必要太过思念,对自己、对亡人都不好;要冥阳两利,就念经诵佛回向。”

这话要听进去。

已经中午了,张叔平又生火烧砖茶,都拌点炒面,算是午饭。

就那么一上午持咒,身体虽然疲惫,心里却安稳了许多,靠着地铺打了个盹,接着念智慧咒。老喇嘛对六字真言没有解释,倒是说了几句文殊智慧咒的殊胜处,诸如开启智慧,消除罪障,获得无尽辩才,成就世间和出世间诸事等。张叔平记着了,自己本就是一书生,求东求西不如开智启慧。

经过这些事,张叔平觉得自己不但反应慢,也容易惹人嫌,应该好好持一持文殊智慧咒;便不停歇地念下去,念得喉咙疼痛、嘴巴肿胀,老喇嘛叫停了。

老喇嘛说:全在水磨功夫,要持之以恒地念下去,念到不念自念的程度,冲着灵台清明去。

晚饭还是开水拌炒面。张叔平觉得有点吃不消了,老喇嘛神情自如,说这次是到古堡子做七,要待够四十九天。这古堡承载了多少次人类的血腥和残杀,有人说刮风雨雪天还能听见喊杀声、枪炮声,平时路过就觉得瘆人,即使三五个人一起,也绝不停留。

跟着老喇嘛呢,倒是安然地睡了两个晚上。第三天早上张叔平背起铺盖卷跟老喇嘛告别。老喇嘛说:"再不留你了,你可以走了;不磕头,鞠躬就好。"不知是啥意思,照做就是,老喇嘛说,“可以到天堂寺来找我。”

“师傅怎么称呼?”

“丹增喇嘛;你得改口,称师父。”想想是这个理。

离开师父,张叔平觉得诸般的恶念以及负面情绪确实少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