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盐祖胶鬲(1 / 2)洪荒:从暴打准提开始首页

帝辛七年,夏四月。

山上的野兔野鸭开始活跃,各族祭拜完水神,开荒的继续开荒,耕种的耕种,各地牙行画舫增添新的牙子巫娼,外城九纵十三横的街道车水马龙,比之春时还要热闹几分,还能见着来朝拜进贡的蛮夷商队和下山游历的仙门弟子。

这一年,四大诸侯没来。

只有一些小诸侯和蛮夷氏族来到朝歌朝圣,这些人穿过辕门进入外城,或在驿馆有被安排,或在内城官员家借宿,或在这里的茶楼酒肆找地方住下。

没有得到宣召的,便在初一到初三这几天,前往午门外等候,等待到午时,大王会登上城楼,能遥遥见到大王,有一柱香时间给他们行朝拜礼。

其献礼贡品会由费仲、尤浑两位上大夫负责统计上报,收纳进入宝库。

费仲、尤浑隶属商朝文官三部卜、巫、吏中的吏部大夫,相当于后世的礼部尚书。

帝辛没有宣召任意一个诸侯入宫,他正在为案桌上那一堆像小山头一样的竹简头疼。

有些奏章是必须由他裁决的,闻太师代掌朝事,也只能处理一些不是那么重要的事。

还好,他现在突破境界,翻阅这些奏折易如反掌,若是以前,读这么多笨重的竹简奏折,哪怕是力拽九牛的他都得手臂酸痛。

厚重的竹简,有一大半都是各地大妖鬼怪为祸人间的奏报。

什么江南道蛟龙翻腾,导致水淹了几百个部落,死伤几千人。

什么北黎族发生兽潮袭城…

有一大半都跟妖魔鬼怪有关。

精怪作乱,为祸人间,最后却是他这个人皇背锅擦屁股。

地方百姓惧怕精怪,一旦有大妖找上门,百姓都会按精怪要求,献祭钱财肉食和童男童女,心里头不敢得罪精怪,却暗暗骂大王无道,导致精怪横行。

这是人性。

但是没有办法,当得了这个大王就得背得起这口大锅,用后世的文明用语来说,叫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只能安排钱粮赈灾,开仓放粮。

人族从轩辕黄帝开始到商朝已有千年之久,走到现在的部落文明,在后世的林峯眼里,也只是杂乱无序的草台班子。

就算随便借鉴后世一套政法,都是碾压吊打当世的存在。

但是他不能这么做。

欲速则不达。

况且,精怪为祸不是一天两天了,在人族出现以前,洪荒天地就是巫族和妖族统御的天下,那时候,巫族和妖族是这方天地的主人,这样的日子长达数个纪元之久。

女娲奉天承运,捏泥造人,那时候的人族在巫妖夹缝下求生,又过了数万年。

直到轩辕黄帝出现,打败魔神蚩尤,人族才在洪荒大地彻底立稳脚跟,成为九州大陆之主,把巫妖魔赶到像西牛贺洲这样贫瘠荒凉的其它州。

妖魔精怪自然不会轻易死心,时不时觊觎富饶美丽的九州大陆,实属正常,想要彻底消灭他们是不现实的。

【但是如果继续纵容他们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势必会影响国运】

帝辛心里很清楚这点。

在他修炼的时候就发现了,国运也好,人皇之气也好,灵气也罢,它们存在于天地间的数量,并不是无穷无尽的。

妖魔鬼怪作乱的次数越多,国运就会衰竭得越快,如果国运没有了,不需要谁出手,这个国家也是要消亡的。

如果国运昌盛,妖魔精怪就会被压制,不敢出来作祟。

国运还会影响人皇之气,人皇之气越是精纯浩瀚,别人越是敬畏人皇,甚至连圣人都要退避三舍。

帝辛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加强国运。

夏四月,朝圣大典过后,帝辛于龙德殿,命传令官宣来太师闻仲、首相商容、宋王微子启、行王微子衍、亚相比干、兵马元帅黄飞虎、司天监太师杜元铣、羽林军守备殷破败、帝辛长子殷郊、次子殷洪、镇殿将军方弼、方相、上大夫梅伯、费仲、尤浑、下大夫胶鬲。

大商王朝一半的重臣都聚集在这里,帝辛并不是要搞什么六部组内阁,他觉得现有的制度也能让大商正常运转,便没有要去大动干戈的意思,过于激进不但容易遭受反弹,更有可能会被天道惦记。

他时刻不会忘记这里是封神世界,天知道鸿钧老祖还会耍什么手段。

济济一堂,胶鬲官位最低,他只是一个入朝不久的下大夫,平时在朝堂上就是大气不敢喘的小透明,今日帝辛把他传召过来,跟这些大商肱骨站在一起,不禁让他诚惶诚恐。

“许是祭祀大典感动了神灵,昨夜仙人托梦,赐下几件功德至宝,故而将诸位爱卿叫来,一起研究!”

帝辛着黑金龙袍,高坐潘龙椅,威严十足。

随后,宫娥鱼贯而入,前面二人手上捧着一个玉盘子,盘子里放着一卷竹简。

第一个盘子的竹简上书“造纸术!”,宫娥在帝辛的授意下,把竹简交给比干。

第二个盘子上的竹简上书“精盐制法!”,交给了商容。

商容比干二人拿到竹简,细细察看,不一会,两人俱都浑身一震,抬头望去,都能从对方眼睛里看到惊骇之色。

这让其它朝臣纷纷好奇,究竟竹简上写了什么,能让见多识广的当朝首相和亚相,同时惊骇到浑身打颤的程度。

看来大王所说仙家赐下功德至宝,果然不假。

两份竹简在闻仲、黄飞虎和商容、比干,四人手中反复传阅,不消一柱香的时间,四人都跪伏在九龙壁下,高声朝贺!

“臣闻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大王以道治国,以德治民,故宗庙社稷,乃得磐石之安,金汤之固。

故而神明赐下功德,天佑大商,使我族雨顺风调,万民乐业。

大王真可轶尧驾舜,乃圣乃神,不是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