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伦丁在狱中收到了佩妮送来的信。
信中,汉克没有多说什么,只附上了一篇他精心修改润色的文章——一篇关于瓦伦丁生平的自述,一篇充满悔恨、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充满对大公宽恕的感激之情的“忏悔录”。
这篇文章辞藻华丽,情感真挚,读之令人动容,甚至让人产生一种想要立刻释放瓦伦丁,帮助他重新做人的冲动。
审判日当天,气氛凝重。
大法官宣读了对瓦伦丁的指控,罪名确凿,证据确凿。
旁听席上的人们窃窃私语,都认为瓦伦丁必死无疑。
就连瓦伦丁自己,也已经做好了接受最终审判的准备。
然而,就在这时,瓦伦丁的辩护律师站了起来。
他并没有长篇大论地为瓦伦丁辩护,而是当庭朗读了汉克修改的那篇文章。
大法官听着,原本严肃的面容渐渐变得柔和,甚至眼角有些湿润。
旁听席上的人们也渐渐被文章中的情感所感染,开始议论纷纷,有人甚至低声啜泣。
最终,大法官宣布休庭,择日再审。
与此同时,在汉谟拉比学院,汉克爵爷正襟危坐,面对着学院的全体成员。
他将自己对文学的理解,以及对瓦伦丁案件的看法,娓娓道来。
他指出,真正的文学,并非是堆砌辞藻,而是要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
瓦伦丁的文章,虽然出自一个罪犯之手,但却恰恰体现了这种力量。
他建议学院向大公上书,请求赦免瓦伦丁。
起初,学院成员们对汉克的建议持怀疑态度。
但随着汉克的深入讲解,他们渐渐被说服。
最终,汉谟拉比学院全票通过了汉克爵爷的建议,并决定将瓦伦丁的文章作为范本,收录进学院的教材。
消息传出,举国哗然。
汉克看着窗外,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斯坦利帝国…”他低声呢喃,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准备好迎接风暴了吗?”
汉谟拉比学院的举动无异于在斯坦利帝国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巨石。
上书请求赦免一个罪名确凿的犯人,这不仅仅是对帝国法律的蔑视,更是对皇权的挑衅。
消息传到皇帝耳中,他勃然大怒,将手中的酒杯狠狠地摔在地上,碎片四溅。
“一群迂腐的书呆子!他们以为他们是谁?竟敢干涉朕的决断!”
审判大厅的气氛比之前更加凝重。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味道,每个人的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大法官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赦免瓦伦丁,皇室的威严将荡然无存;处死瓦伦丁,则会激怒汉谟拉比学院和那些被瓦伦丁“忏悔录”所感动的民众。
这是一个两难的抉择,一个足以影响帝国命运的抉择。
大法官深吸一口气,缓缓地站起身,他的目光扫过众人,最终停留在瓦伦丁的脸上。
瓦伦丁面色苍白,眼神空洞,仿佛已经放弃了所有的希望。
旁听席上,有人低声祈祷,有人握紧拳头,有人则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肃静!”大法官的声音在寂静的大厅中回荡,如同一道惊雷,预示着风暴的来临。
“经过本庭的慎重考虑……”他顿了顿,目光如炬,“瓦伦丁,犯……叛国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