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改善居住环境
徐大志进了营地之后,直接到水潭处,将苎麻捞了起来。
至于其余的树木、竹等材料先不管它们。
趁着天色还可以看见,徐大志在水潭旁边开始挖坑。
这里是黄泥土,土质比较疏松,天黑之前就挖好了一个长约3米、宽约1米、深为1米的水坑。
挖好之后,用工兵锹将底部和四周进行了拍平处理,之后,还用容器往水池里灌了一些水。
这么做的目的是想试试这个水坑能不能存住水,假如不能的话,还需要为其做防水处理。
做完这一切,徐大志返回山洞,开始在山洞口内侧的位置挖坑,预备填埋山洞大门的立柱。
第二天一早,徐大志就带着一袋子柴禾灰,赶到水潭边。
走近一看,徐大志发现昨天晚上挖的水坑可以存住水。
于是,他就续往新挖的水坑灌水,用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将水坑灌到一半。
他估摸了一下,这些水够用了,就将带来的柴禾灰倒进水坑里,用木棍搅拌。
柴禾灰,就是草木灰。
大乾国的历史上,对于草木灰的运用,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5600多年前的虞朝,甚至更早。
古代大乾国的百姓在日常的劳作过程中,发现了草木灰的神奇之处,便付诸到了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
用化学的角度来说,草木灰呈碱性,泡苎麻可以让纤维软化,更结实耐用。
做完这些,他返回山洞吃早餐。
值得提一句的是,徐大志感觉余思馨这丫头做饭是越来越好吃了。
早饭过后,徐大志带着工具来到水潭旁,开始处理苎麻。
他对苎麻一根根的进行敲打,剥皮,而后捆扎成小束。
花费了大约两个小时,才将所有的苎麻全部剥皮完毕,扔进水池里浸泡。
浸泡的时候,徐大志担心浸泡不到位,还特地在上面压了几块石头,确保所有的苎麻都泡在水里。
做完这些,稍微休息片刻,徐大志就开始打捞水潭里的树木和竹子。
由于胳膊上有伤,多少影响了点徐大志干活的速度,直到中午余思馨叫吃午饭,还没搬完。
午饭过后,正是天气炎热的时候。
为了避暑,徐大志选择在洞内施工。
先是在洞内挖洞的位置,栽了两根木桩,做成洞门的立柱。
而后,开始劈竹子,像竹子劈成细竹条后,再将竹子内心劈开扔掉,剩下青色的竹皮,这样的竹皮韧性就比较高。用来制作筐、席子等等工具,再合适不过了。
直到天气稍凉,徐大志才继续到山洞外操作。
就这样,根据天气变化,试试调整工作区域,整整花费了两天的时间,徐大志才将所有的材料运送到山洞底下。
当然,在这期间徐大志也制作了不少竹筐,竹席等工具。顺便还在水潭边搭了一个架子,用来晾晒泡好的苎麻。
材料运送到位之后,徐大志先搭建厕所。
在挖好的四个坑中,载上柱子,然后四周密密绑上劈好的竹片,再做一个竹门,厕所的围墙就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