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要经终论》强调,针刺胸腹部位时,必须注意避免误伤五脏。它详细描述了误伤五脏后的症状及死期,并指出了避免误伤的方法。
例如,凡是在胸腹的部位用针的时候,就应该注意一定要避开五脏。如果中伤了心脏,顷刻就死;中伤了脾脏,五天就死了;中伤了肾脏,七天就死了;中伤了肺脏,五天就死了;中伤了膈膜,叫做“伤中”,虽然暂时病是好些,但由于脏气相乱,不出一年也要死亡。
3. 十二经脉气绝的症状:
《诊要经终论》还详细描述了十二经脉气绝时的症状,为中医临床提供了重要的诊断依据。
在中医理论中,经脉气绝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病理状态,它描述了当人体某条经脉的气血运行受到严重阻碍或断绝时,病人会出现一系列特定的症状。下面对太阳经脉、少阳经脉和阳明经脉气绝时的症状进行科普解读。
首先,太阳经脉气绝时,病人会出现两目上视、身背反张、手足抽搐、面色发白、出绝汗等症状。这些症状反映了太阳经脉在人体中的重要地位,它主宰着人体的阳气和体表防御功能。当太阳经脉气绝时,阳气无法正常运行,体表防御功能失常,病人就会出现两目上视(阳气上浮)、身背反张(阳气失于约束)、手足抽搐(筋脉失养)、面色发白(阳气不足)、出绝汗(阳气外泄)等症状。
少阳经脉气绝时,病人会出现耳聋、遍体骨节松懈、目系断绝等症状。少阳经脉主宰着人体的气机升降和调节功能。当少阳经脉气绝时,气机升降失常,病人就会出现耳聋(气机不畅)、遍体骨节松懈(气机失于约束)、目系断绝(气机无法通达于目)等症状。这些症状反映了少阳经脉在调节人体气机方面的重要作用。
阳明经脉气绝时,病人会出现口耳张大、常常害怕、言语错乱等症状。阳明经脉主宰着人体的消化功能和精神活动。当阳明经脉气绝时,消化功能失常,精神活动受到严重影响,病人就会出现口耳张大(阳明之气外泄)、常常害怕(心神不宁)、言语错乱(神明失主)等症状。这些症状揭示了阳明经脉在维持人体消化功能和精神活动方面的关键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经脉气绝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病理状态,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往往预示着病情危重,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三、临床应用与价值
《诊要经终论》的理论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指导医生在针刺治疗时,必须结合四时气候和人体经脉之气的盛衰规律,选择合适的针刺部位和深度。同时,它也强调了在针刺胸腹部位时,必须注意避免误伤五脏的重要性。这些理论为中医临床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依据,有助于提高针刺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诊要经终论》是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的一篇重要文献,它详细阐述了人体经脉之气随四季阴阳之气而盛衰的规律以及经脉病变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这些理论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