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8章 皇上御赐(2 / 2)大明最强皇太子首页

“父皇,儿臣到了晋地之后,深知此地的重要性。首先注重农业,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儿臣还下令兴修水利,这才使得农田灌溉便利,粮食产量逐年增加。”朱棡说道。

朱元璋听后,满意地说:“这很好,农为国家之本,只有百姓吃饱饭,国家才能安定。”

接着,朱棡又带朱元璋来到王府的校场,只见士兵们正在刻苦训练,喊杀声震天。朱棡自豪地说:“父皇,儿臣不敢忘记自己的职责。晋地靠近蒙古,必须要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保卫大明的边疆。儿臣平日里严格训练士兵,提高他们的作战能力,并且不断更新武器装备。”

朱元璋看着训练有素的士兵,说道:“军事不可懈怠,蒙古虽然败退,但仍有窥视我大明之心。你作为藩王,守土有责。”

然而,朱元璋此次巡视并非只是来听好话的。他在晋地的民间也悄悄安排了人手去探查。在巡视的几日里,他听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

有百姓暗中反映,朱棡虽然做了很多有利于地方的事,但他的脾气有些暴躁,有时候会对下属和百姓过于严苛。朱元璋深知,一个藩王如果不得民心,那将是极大的隐患。

一天晚上,朱元璋单独召见了朱棡。父子二人在房间里相对而坐。朱元璋严肃地说:“棡儿,朕今日要与你好好谈谈。朕在民间听到一些关于你的事情。”

朱棡心中一惊,忙问:“父皇,儿臣有何过错?”

朱元璋缓缓说道:“朕知道你在治理地方和军事上有不少功绩,但朕也听说你脾气暴躁,对待百姓和下属过于严苛。你要知道,为君者,为王者,当以仁爱之心对待子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你若失了民心,这晋地还如何安稳?”

朱棡低下头,面露愧疚之色:“父皇教训的是,儿臣知道错了。儿臣日后定会注意,以仁政治理地方。”

朱元璋又说道:“朕希望你能成为一个贤明的藩王,不仅要让晋地繁荣昌盛,更要让百姓真心拥护你。朕的大明江山是千千万万百姓的江山,只有百姓安乐,朕的江山才能长治久安。”

朱棡诚恳地回答:“儿臣明白了,儿臣定当铭记父皇的教诲,不负父皇的期望。”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朱元璋继续巡视晋地的各个角落。他查看了晋地的城墙防御,了解了当地的商业发展情况,还视察了学府,关心晋地的教育状况。他看到学府中莘莘学子们认真读书的模样,心中感到无比欣慰,他深知教育对于一个地方乃至整个国家的重要性。

朱元璋还深入到一些贫困的村庄,看到那些生活困苦的百姓,他心中有些自责。他对朱棡说:“棡儿,这些贫苦百姓,你要多多关注。朕的朝廷也会给予一定的扶持,你要想办法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朱棡回答道:“儿臣明白,儿臣会尽快制定相关的帮扶政策。”

随着巡视接近尾声,朱元璋对朱棡的封地治理有了全面的了解。他既有对朱棡成绩的肯定,也有对一些问题的担忧。在离开晋地之前,他再次召集晋地的官员和朱棡。

朱元璋站在众人面前,大声说道:“朕此次巡视晋地,看到了很多成果,这是晋王和诸位官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朕也看到了一些不足之处。朕希望晋王和诸位官员能够继续努力,以民为本,发展经济,加强军事,重视教育。朕的大明需要每一个地方都繁荣昌盛,朕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晋地定会越来越好,朕的大明江山也会坚如磐石。”

朱棡和众官员齐声回答:“谨遵陛下教诲。”

朱元璋带着对晋地的期望,踏上了返回京城的路途。他望着渐渐远去的晋地,心中默默祈祷,希望朱棡能够真正成为一个贤明的藩王,守护好这片土地,为大明的稳定和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