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章 三代同堂(1 / 2)过目不忘,我只好六元及第当状元首页

刘耕坐在屋里,慢悠悠地喝着红糖水。

她不是原主。

原主两岁发烧走了,她穿过来继承了人的家人和一个小牛牛。

村子有一百来户,住的都是逃荒的人。

村长姓刘,同宗族的大爷爷。

“轰隆!”

一声惊雷乍响,瓢泼大雨瞬间倾盆而下,打断了刘耕的思绪。

“还真下雨了!”

牛枝花刚去地里送完水,正想着去哪里溜达着消磨时间呢,就下雨了。

田间劳作的人们也都匆忙扔下锄头,扛着农具,在雨中奔跑。

“老婆子,快烧些姜水,去去湿气。”

刘老能一进屋,顾不上抖落身上的雨滴,先看向自己腰间别着的烟杆,有没有进水。

“换身衣服,过来开饭了。”

大田氏从厨房里探出头来,朝着刚回来的人大喊。

刘耕躺在床上,听到声音却压根不带动弹的。

他身体不好,等会儿自家爹娘会过来抱自己的。

刘耕躺平,看着面前这个灰扑扑,用泥巴混草做成的房间。

别看房子不咋样,就这还是人爹娘费了劲儿,从大房那边抢过来的。

三房马上就是七口之家了,还窝在一个房里呢。

这里总共就只有六间房,却挤着三代人,人数高达十九人。

刘老能和大田氏,生了三个儿子。

大房刘知学是个童生,在村学里教书,和小田氏,生了三个儿子。

大儿子刘伯文十四岁,在镇上的私塾里念书。

二儿子刘伯武十二岁,三儿子刘伯双十一岁,俩人在村学里念书。

二房刘知农和逃荒过来的牛枝花,生了两男两女。

大儿子刘勤十三岁,在镇上舅母家学铁匠手艺。

二女儿刘麦麦十岁,三女儿刘豆豆八岁,都在镇上跟着舅母学习刺绣。

他们每月都会回家住上几日。

小儿子刘耕五岁了,也就他。

没足月出生,虽保住了命,可身子骨比同龄人弱得多,经常生病,还胸闷气短。

牛枝花心疼小儿子,便一直把他带在身边。

三房刘知田娶了同村崔氏,生了四女,如今还怀着一个,六个月。

大女儿刘招娣十二岁,二女儿刘求娣十一岁,三女儿刘引娣十岁,四女儿刘换娣八岁。

几个女孩子在家里忙里忙外,洗衣做饭、喂猪喂鸡,下地干活,任劳任怨。

一大家子人全靠四十亩地吃饭。

一开始刘耕还以为自己是半个地主家的孙子,直到他去了一次自家的地看了下,心直接凉了半截子。

县衙登记的是四十亩,实际能有个十几亩到头了。

“耕儿,开饭了。”

刘知农在外面没看到自家小儿子,衣服都来不及去换就去喊孩子出来吃饭。

“阿爹。”

刘耕正晃荡着脚丫,听到外面的动静,控制住本能,装出一副虚弱的样子,等待自家阿爹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