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知汪精卫提出的“曲线救国”策略害人不浅。
许多人就是被这种看似美好的设想所蛊惑。
他冷哼一声,说道:“曲线救国?哼,那不过是汪精卫的幌子罢了。
你们以为先假意投降,换取小鬼子的装备粮饷,养精蓄锐后再反戈一击?
你简直是天真!一旦上了鬼子贼船,你再想下来可就难了。
小鬼子岂会轻易让你们反水?他们早就有所防备!”
楚云飞的目光如炬,直视着钱伯钧和营副长:
“你们两个,就是被这种歪理邪说给蛊惑了。
身为军人,竟然生出如此念头,真是可耻!”
钱伯钧面不改色,依旧振振有词:
“团座,话不能这么说,我们确实是为国而战,为山城政府而战。
但这样的政府,真的值得我们豁出性命吗?
您看看358团,之前损失惨重,折损过半!我们的牺牲,换来了什么?
难道还要继续这样无休止地消耗下去吗?”
钱伯钧的声音愈发坚定,他挺直了腰板,目光直视楚云飞:
“团座,您得明白,咱们团今天的五千多人马。
每一枪一弹,每一兵一卒,都是我们自己辛辛苦苦拉起来的。
我们不依赖山城方面,也不靠358团一营,这是我们的部队,我们有权决定它的未来!”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决绝,仿佛是在宣告:
这358团的一营,是他钱伯钧一手带大的。
就算他要带着它改弦易帜,那也是他自己的事,与晋军无关,你楚云飞也管不着!
楚云飞闻言,怒不可遏,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怒视着钱伯钧:
“你放屁!如果没有晋军提供粮饷。
你们一营这两千人马难道能凭空变出吃的来?喝西北风就能打仗吗?”
钱伯钧并不回避楚云飞的怒火,他冷静地回应:
“团座,我们确实接受了358团一营的粮饷。
但我们在战场上也从未退缩过,每一次战斗都拼尽全力。
我们与晋军之间,早已是两不相欠”
他话锋一转,语气中透露出几分无奈与愤慨:
“再说,国军借抗日之名削弱杂牌部队,排除异己,这是明摆着的事实。
我们不想成为他们的炮灰,自然得另谋出路。
而且,我们也不是真的要当汉奸,只是寻找一条更能保护兄弟们的路”
营副长也加入了辩论,他振振有词地说道:
“团座,吴三桂是大汉奸没错,他放清军入关导致了大明朝的灭亡。
但历史也告诉我们,那不过是吴三桂的权宜之计。
他回到云南后,韬光养晦,养精蓄锐,最终时机成熟,不也反了吗?
我们现在也是同样的策略。
先接受小鬼子的粮饷和装备,韬光养晦,等时机一到,我们自然会反了小鬼子”
钱伯钧和营副长这一番歪理邪说,让人听了不禁咋舌。
他们不仅毫无羞耻之心,还妄图将自己比作历史上的吴三桂,真是厚颜无耻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