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各位大大投张推荐,一定不负期待!
嘉靖三年,秋,申时
明朝紫禁城
这里是十六世纪全世界所有人类文明里,最核心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数不清的文人雅士,商贾巨富想在大明都城,一展平生之所愿,希望能千古留名。
秋风送爽,阳光洒在青石板上,斑驳了岁月的痕迹。街市上人声鼎沸,摊贩们的吆喝声、行人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热闹非凡的画面。此街入口处一棵古铜色的老树挺立着,枝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彷佛是岁月的守护者。
从永乐帝迁都至北京,明朝大臣上下朝主要通过午门进出,午门位于大明紫禁城正门。
朝会时,数千臣子们凌晨五点就要在午门外集合,因此久而久之,不少老百姓就在此做起了营生。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此地已经是遍地客栈,酒楼,茶馆还有各类铺子,街道两旁,商贩们的叫声此起彼伏,各种各样的摊位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从江南的精美丝绸,长白山女真族的狐狸貂裘,各色地方民族的小吃等等,几乎囊括了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珍品好物。
有一长着方脸的年轻少爷,手拿折扇,带着几位长随在人流中乱窜,好似对一切都充满着新奇。
他身后的几位随从,看着俱是二十多岁的模样,孔武有力,眼神中透露着警惕,虎视眈眈地环顾着四周,就像蓄势待发,随时出击狩猎的猛兽。
“少爷”这位少爷身旁还跟着一位书童模样的后生,观测身旁是否安全,有些担忧道:“咱们还是回去吧,这里人多眼杂的。”
这位后生看着年轻,可来历却不简单。其父亲陆松,原是安陆州兴献王朱祐杬王府的仪仗司典仗,三年前,第二代兴王朱厚熜承皇帝位之后,改元嘉靖。
嘉靖登基后陆松被擢升为锦衣卫副千户,嘉靖二年升后都督佥事,协办锦衣卫事务。今年年初又被提拨为锦衣卫指挥使。其升迁速度一年一个大台阶,短短三年时间,陆松就成为大明朝最炙手可热的官员之一。
而这后生更是在历史上鼎鼎大名的锦衣卫指挥使陆炳,未来将是皇帝的耳目和利剑,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能被其这么小心翼翼地伺候,称呼为少爷的主,除了嘉靖皇帝,又能是谁呢?
打从记事起,陆炳就随母亲范氏出入兴王府,因为陆炳的母亲范氏乃是兴王世子朱厚熜的乳母。
原本范氏只想让儿子混个脸熟,好让其以后在兴王府能有一个好前程,陆炳也不负所望,从小就心思缜密,做人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不仅伴随兴王世子读书,还跟其胡作非为,两人在安陆度过愉快的童年。可在正德十四年,朱厚熜才袭封兴王爵位,两年后,更大的富贵从天而降。
正德十五年九月武宗朱厚照落水,待正德十六年正月武宗才回京,三月于京城豹房驾崩,时年三十一岁。由于武宗无嗣,皇太后张氏(孝康敬皇后)与内阁首辅杨廷和(朱厚熜未至北京前,杨廷和总揽朝政三十七天)商议,根据《皇明祖训》中所述“兄终弟及”的祖制,宣布朱厚熜为皇帝继承人,于是朝廷遣定国公徐光祚、寿宁侯张鹤龄、驸马都尉崔元、大学士梁储、礼部尚书毛澄、太监谷大用等前往安陆兴王府邸迎朱厚熜,到京城即皇帝位。
大行皇帝遗诏曰:
朕绍承祖宗丕业十有七年深惟有孤先帝付托惟在继统得人宗社先民有赖皇考孝宗敬皇帝亲弟兴献王长子聪明仁孝德器夙成伦序当立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继皇帝位
朱厚熜从一个普通的藩王,无兵无权,骤然承帝位,朝中波云诡谲,大臣们各怀鬼胎,朝堂之上势力错乱纷杂。
文官集团们想进一步分化皇权,杨廷和甚至联合朝中大臣让朱厚熜认孝宗(朱祐樘)为皇考(父亲的意思),称自己的亲生父亲兴献王朱祐杬为皇叔父。
按族谱,孝宗(朱祐樘)只是朱厚熜的伯父,怎么当个皇帝我连亲爹都丢了,得认伯父做父亲?
表面上是先继嗣再继统,还是只继统不继嗣的礼仪问题,可事情的实质是这些以杨廷和为首的文官们,明目张胆地要分化皇帝的权力。
于是,嘉靖皇帝与以杨廷和为首的群臣展开了长达三年的礼仪拉锯,史称“大礼仪”事件。
杨廷和要向满天下的官员释放出一个信号:你们看小皇帝也不过如此这般,我们连他的亲爹都能让其不得相认,那以后大明朝廷里面到底谁说了算?当然还是我们这些大臣了,大明只有在我们大臣的治下,才能走向正确的道理。
表面上嘉靖是为了认自己的亲爹,实际上却是通过礼仪的问题和群臣争斗,他也不甘做一个受臣子摆布的傀儡皇帝,同时,他也抓住杨廷和写诏书时的漏洞:
遵奉祖训兄终弟及
对吧,诏书是你自己写的,我当皇帝遵的是祖训兄终弟及的成例
年少的嘉靖帝孤立无援,因为是以藩王身登基,彼此,朝中大臣论交情都是与杨廷和同朝为官多年,论恩情,许多重要的位置上都是杨廷和提拔的,自然鲜少有人愿意站队嘉靖了。
终于今天,君臣两人又在内阁会议上互不相让,见嘉靖态度如此强硬,丝毫不退,杨廷和上书请求致仕。
这一招三年来屡试不爽,每每朱厚熜与杨廷和因为政见不合,僵持不下的时候,杨廷和就来这一招:致仕,告老归乡。
满朝都是我提拔的官员,你个毛头小子欲坐稳皇位,大明帝国只要还想继续正常运转下去,就离不开我杨廷和。
每次被杨廷和逼迫,少年嘉靖都不得不妥协。
以杨廷和为首的官僚集团们,在短时间内,嘉靖确实对其无可奈何,为了大局.只能吃下这个苦果,咬咬牙忍忍也就过去了,被臣子如此欺辱,对于嘉靖皇帝来说,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为什么这么被动呢,没人啊,在武宗皇帝驾崩之后,大位空悬,杨廷和总览朝政期间,其大肆排除异己,提拔自己的亲信,授以实权岗位。
嘉靖元年初,朝廷吏部尚书乔宇,礼部尚书毛澄,刑部尚书张子麟,户部尚书孙交,兵部尚书彭泽,工部尚书林俊全是首辅杨廷和的亲信。嘉靖除了提拔陆松这个锦衣卫指挥使,作为自己的爪牙耳目,朝廷上上下下少有站位自己的重臣。
稍微有正义感的官员,以阁臣杨一清为首的一派,因为不想与杨廷和正面发生冲突,纷纷致仕归家。他们觉得皇帝虽然年纪小,可毕竟是皇帝啊,你们这么欺负人,哎,忙我帮不上,但是我眼不见为净。
唯一一个张璁因为帮嘉靖帝说了一句“继统不继嗣”的公道话,立刻被杨廷和以人微言轻,不宜讨论朝政大事为由发配到南京去当个户部主事,远离北京这个政治中心。
调遣南京,对于想上爬的官员来说那等于被流放,若无重大机遇再无晋级之望。
杀鸡儆猴太有效了,有张璁的前车之鉴,一时间更没有人敢为小皇帝发声。
不得不再次感叹洪武大帝的厉害之处:自洪武大帝废除丞相制,设内阁,基本上杜绝了权臣的诞生。相权被完美分散到各个部衙,而各部又互相限制,互不隶属,再有权臣也只能在本部说一不二,去了别的部,你算个鸟啊。
别看杨廷和高高在上,贵为内阁首辅,可并无真正实权,阁臣的权力其实和太监一样,也是归附皇权的。
果不其然这些文臣,虽然信服杨廷和,可各部尚书之间却各有争斗,权力这东西一旦给了出去,若是所托非人想再收回来就太难了。
而文官之间的嫌隙,被嘉靖皇帝敏锐地察觉到,并利用文官集团之间的不睦,当起了裁判
整整三年的运筹帷幄,嘉靖为了掌控朝局,使各部尚书的位置犹如走马观花一般,或明升暗降,或暗渡陈仓,每几个月就要调整一部尚书的位置,给人一种这个少年皇帝在胡作非为的印象。
后世之人说是嘉靖生性多疑,其实是嘉靖以年少胡闹为挡箭牌,潜移默化地分治杨党。
今天嘉靖帝终于同意杨廷和致仕。
老匹夫,这三年朕受尽了你的委屈,连母亲都未能接到紫禁城居住。这几年嘉靖帝心智渐长,加上科举取士,在都察院,六部等各部之中提拔了不少耻与杨廷和结党的鸿儒。
最主要的还是以从龙恩,大肆提拔原兴王府邸的旧人充入朝堂还有锦衣卫。开始时,嘉靖只是将潜邸旧人充入一些闲散清贵衙门,如太仆寺,太常寺,鸿胪寺,詹士府等部。之后,就不断掌控锦衣卫,升群牧所正千户骆安为锦衣卫指挥同知,原兴王副仪卫张镗,石宝副千户赵俊为锦衣卫指挥佥事。
军武方面,嘉靖元年,第六代武定侯郭勋,公开支持嘉靖帝。其乃大明开国功臣武定侯郭英的六世孙,正德三年袭爵,已经当了十三年的武定侯,虽有爵位,但无多少实权,投效嘉靖帝后,嘉靖元年授命其提督禁军。有了军方的支持,作为京城附近最重要的武装力量之一,嘉靖就不怕这些文臣能翻起什么风浪。
“这位公子,要不要来尝尝本店的招牌手抓羊肉啊?”一位热情洋溢的店小二,在门口看见嘉靖三五成群的,身着丝绸,满身的富贵。连忙热情的出来拉客,“悦来羊的羊肉都是从宁夏镇千里迢迢送过来,六个月的小滩羊,现杀现做,不膻不腥,入口即化。”小二的嗓音中透着自信和骄傲,仿佛这羊肉是他亲手烹饪,每一次的推荐都带着不容置疑的真诚。
朱厚熜的目光穿透店内,只见五张八仙桌已经座无虚席,食客们举箸投箸,笑语喧哗。香气缭绕在空气中,那是羊肉特有的鲜香,混合着草本的清香和微微的辛辣,仿佛能勾起人最原始的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