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尚在路上的这些人,梁枫没有时间搭理,他现在面临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建港人手不足。工部众人的理论水平极高,指导港口的工人如何干活并不难,但需要指导的人太多时,他们又顾不上本职的工作,极为浪费时间。
“整个大梁会建港的人也不多,当年的津海港规模不大,那时参与建港还活着的匠人基本都来了这边,但还是不够。”一位穿着一身短打的汉子,脖间挂了一块擦汗的粗布。
“邵大人可是有了解决办法,说出来我想办法解决。”梁枫对这这位打扮十分接地气的邵大人很看重,这位对测绘,设计图纸,都十分精通。
“世子,我们要培养一批能看懂图纸,又能领着下面人干活的工头。”邵大人这话说完,屋子里其他人也纷纷点头。他们做设计的,虽然也能和下面的工人解释,但双方目前沟通不良,需要一大批承上启下的工头才行。
“让我想想。”梁枫手掌朝下,认真思考起这个问题。
工部的人和直接干活的人彼此交流,他曾经撞见过几次,虽不说像鸡同鸭讲,但工人想要完全了解这些人的想法,确实非常难,这是目前的现状。工部想要的工头,这里有但很少,就这几个还是他从京里带来的。
“世子,招揽各地的商人承建是否可行?”旁听的户部一人,提出意见。户部最近招标做了很多,从中尝到了不少的甜头。
这世上不是没有经验老道,善于沟通的工头,而是这些人都有活干,没必要来黄州讨饭,而养着这些人的正是大商人。
“不妥。”邵大人摇摇头,工部有自己的担心。如果把商人引入进来,那日后港口质量出问题,他们工部是直接责任人。没人喜欢为不确定的因素担上风险,他们自然也如此想。
“世子?”一阵沉默之后,众人还是看向了一直默不作声的梁枫。
“今日暂且到这,贺大人留一下。”梁枫有一个主意,但这事他要先和户部的这位来负责人事统筹的贺大人说上一说。
工部几个人都是搞技术的,见梁枫说散会,抬脚就走,也没想着问问您这是有主意了还是没主意啊。户部的人和他们不一样,见梁枫留下了贺大人,都有些好奇这事难道和他们户部还能扯上关系不成?
赵瀚文回到府中看了王若影之后,便让人把李澄请到了王若影的院子里,一家人坐着闲聊。
“大哥今日结束的早。”李澄端着一杯茶,闲适地坐在王若影身边的椅子上。黄州赵府主子都是年轻人,全家上下都透着一股子轻松劲。
“是啊,工部原本的材料采买怕是要拖上一阵才能开始,我这几日有时间便早点回来。”赵瀚文一边说话,一边拿着夹子给王若影夹核桃吃,他听人说母亲怀孕时吃核桃,日后孩子聪明。
“夫君前些日子说工部很急,现在又不急了?”王若影自然地从盘子里拿起一块赵瀚文夹好的核桃,边吃边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