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4章 二战风云-【德国-汉斯·冯·塞克特】(2 / 2)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首页

【由于受到种种限制,军中既没有坦克,也没有高射炮,就用纸板、木料仿制,让士兵们在单兵演习时自称“我是某某排”】

【面对条约规定不许设立总参谋部这一严苛条件,塞克特同样展现出了非凡的应变能力】

【他果断将总参谋部进行拆分,并创新性地推行多长官制度,以确保军队的高效运转和统一指挥】

【此外,他还鼓励坦克等新型军事理论的研究与发展,为德国未来的军事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所有这一系列的举措,共同构筑成了冯·塞克特“十万陆军”】

唐朝

李世民看着天幕缓缓说道:“朕看出来了,德国这时火气很大。”

站在下方的杜如晦拱手作揖,恭声应道:“陛下圣明,依微臣之见,此事背后还有英格兰等的默许。”

李世民轻捻胡须,微微颔首,表示认同杜如晦所言,接着又若有所思地说道:“克明啊,此事远非如此简单。你且仔细思量一番,当德国正在全力发展之际,其他国家在干什么?”

杜如晦稍作沉思,而后拱手回答道:“回陛下,现在看来,微臣倒是觉得像是英法两国亲手打造了一枚炸弹,然后又亲自点燃了引信,最终将自己炸得粉身碎骨。”

李世民闻听此言,嘴角泛起一抹淡淡的笑容,赞许地点头道:“嗯,这个比喻甚是形象!”

【1926年,塞克特被免职,原因是塞克特未经兴登堡总统批准,擅自邀请前德皇室成员检阅军队】

【然而,当他离开德国时,他所留下的影响却是深远且不可忽视的——此时的德国军队已然初显成效】

明朝

朱棣微微眯起双眸,若有所思地说道:“如今观之,此人虽能力出众,然其于政治方面的头脑却稍显不足。”

一旁的太子听闻此言,面露疑惑之色,拱手问道:“父皇,儿臣有所不明,这兴登堡不是向来被视为保皇派吗?缘何竟会如此行事?”

朱棣轻捋胡须,缓声道:“即便如兴登堡这般身居高位且声名远扬之人,亦不敢公然旗帜鲜明地力挺德皇。因为此举会向世间传递出军队有意支持德皇的信号。所以兴登堡迫于形势,只能做出选择。”

太子听罢,不禁长叹一声道:“父皇,看来这皇权在当时也是一去不复返了啊!”

朱棣沉默片刻,终是点了点头,叹道:“虽然不太想承认,但事实确乎如此啊……”

【但或许是人才哪里都有人要,1933年5月,塞克特受邀踏上了访华之旅】

【不久之后,他更是接受聘请成为了蒋政府的军事总顾问】

【这位经验丰富的将领,将其一直秉持的精兵强国理念带到了华夏大地,并协助蒋成功赢得了第五次“围剿”的胜利】

【1935年,塞克特因病回国,次年去世】

【但毋庸置疑的是,正因为有塞克特早年打下的坚实基础,才使得二战初期的德国能够在战场上势如破竹】

【正因如此,汉斯·冯·塞克特被誉为“德国国防军之父”】

【至于为什么这么做,因为他坚信有国无防是可耻的】

【只不过随着NC党上台,XTL将这种有国无防的情绪进一步扩大,这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