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下了雨,第二天,常顺去渣土场寻找扫荡了一天。
期间趁别人中午吃饭的时间,他把昨天下午没有挖掘的那处老房子墙角下埋藏的物品挖了出来。
在渣土场寻找那些被雨水冲刷出来的物品,他找到的比较好点的东西有:
一个瓷人哨子、两块瓦当、一个油灯、一个砚台、两颗琉璃珠子以及一个小茶杯。
瓷人哨子是童子,青花瓷,高度约六公分。
它的腹前有一支鼓,双手握着棒子,一副正在击鼓的情形。
童子笑容满面,神态自然。
看见这,常顺觉得古人制作东西,如果用心,制作出来的物件,那是真的好。
现在虽然有了机器工,科技发展了,但生产出来的物件,基本上看不出真正的“感情”成分在里面。
两块瓦当,一个是虎头瓦当,年份明朝时期。
另外一个是清代的寿字瓦当。
油灯青瓷、湖田窑,看着很像高足杯,但它的中间位置有一个放灯芯的圆柱形孔洞。
砚台很特别,不是长方形,而是圆形,看上去像“饼子”,蘸墨的地方,是鱼形。
两颗琉璃珠子都比较大,直径有一公分左右,它们的颜色不同,一颗红色,一颗蓝色。
经常在土场捡到这样的珠子,常顺都能把它们串成两串了。
如果从佩戴效果看,他很喜欢这种古色古香的珠子。
小茶杯是霁红釉的,半个鸭蛋大小,年份是清朝时期。
当然,除了比较好、也完整的这些物件,他还捡到了一些瓷片、骨头制品、其它老琉璃制品的残件等。
瓷片里面也有图案很好看的,比如说“福禄寿三星人物”、“福”字、“寿”字、“松鹤”图案。
那户人家墙角下埋藏的东西,是一罐铜元。
铜元都是“光绪元宝”、“大清铜币”,基本上都是十文、二十文的。
这些铜元,有八十多斤,装在一个马口窑的大罐子里。
距离结婚的时间越来越近。
6号的时候,跟爷爷通电话,他让常顺跟父母回老家一趟,为结婚做下准备。
这些准备,主要是办婚宴、请车接亲、新娘住宿等问题。
婚宴,他打算找乡下专业做家政服务的人在老家办。
除了烟酒,其它的饭菜、桌椅等,直接包给他们,按桌计算。
这样他们自己就不用操心了。
至于请车接亲,县城就有专业的婚庆车队,花些钱就行。
从“沪”市接亲肯定有些远了,他们准备在县城找一家高档的酒店,让宋芫的家人在那边住宿一晚。
7号,常顺带着父母回去了一趟,耽误了三天的时间,把这些事情都办了下来。
期间在找车队的时候,他打了堂哥常志武的电话。
有段时间没见面了,两人聚在一起吃了顿饭。
堂哥虽然还没正式混出名堂,但认识的人并不少,汽车租赁公司的老板他认识。
见面一番谈论,对方居然说十一帮忙接亲不收钱。
不过人家说不收钱,但常顺不能真的不付钱。
毕竟十一结婚的人多,生意人,都是指望着过节多赚点钱的。
他并不是一个喜欢占别人便宜的人,曾经不止一次的听人说过:
“要想别人真正的喜欢你,那就不要占别人的便宜!”
至于结婚那天的摄影、化妆、司仪,他跟宋芫还是请的帮两人拍婚纱照的那些人。
一辈子一次的婚姻,他不打算刻意去省钱。
忙完事情,回到沪市,常顺又重复着之前的生活。
13号这天下午,他正在LW区“陆家浜路”拆迁区购买搞回收的赵老板的物品时,JA区那边负责拆迁房子的工人丁师傅打了电话。
对方说在拆迁区一户老洋房的仓库里发现了很多好看的老瓷砖,问他要不要。
老洋房老瓷砖,只要是六十年代之前的,都有收藏价值,并且喜欢收藏这类东西的人并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