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朝三十二年夏天,炎热异常,但宫廷内却是一片肃穆之气弥漫着。夺嫡之争历经数载风雨,终于迎来了尾声。那位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恭安帝,最终还是无力再站起身来,于养心殿驾鹤西去。
这一消息震惊朝野内外,众人悲痛不已。
然国不可一日无君,经过一番紧张而周密地商议后,大臣们决定顺从民意和先帝遗愿,拥立年仅二十三岁的瑞亲王祁年登基称帝。
瑞亲王即位后,被尊称为孝治帝,并宣布以“顺安”作为新的年号,寓意国家顺遂安宁。
“陛下,先帝已然仙逝,按制虽应当守孝三年,但后宫不可长日无皇后主持大局啊!恳请陛下尽快挑选出一位德才兼备、能够母仪天下的女子成为新的皇后,如此才能让前朝稳定、后宫安宁啊!”大臣们纷纷跪地叩首,言辞恳切地向皇帝进谏道。
皇帝眉头微皱,心中暗自思忖:这些大臣们说的不无道理,先皇去世后,朝廷上下人心惶惶,确实需要一个人来稳定局势。然而,选后之事事关重大,必须慎重考虑。
他目光扫过群臣,缓缓说道:“众爱卿所言甚是,朕会认真考虑此事。不过,你们既如此进谏,想必这新后的人选你们已有推荐!”
一时间,朝堂上议论纷纷,大臣们开始各自推荐合适的女子。
以太傅为首的一群大臣们纷纷进言道:“陛下,老臣等认为汝妃娘娘实为不二之选啊。自陛下还是亲王时起,汝妃娘娘就一直陪伴在侧,尽心尽力地侍奉着陛下。如今这后宫之事交由她来掌管,必定能够井井有条、不负圣望啊!”
他们言辞恳切,态度坚定,似乎对汝妃充满了信任和期待。
而站在一旁的皇帝则微微皱起眉头,有些不悦。他心中明白,这些大臣们之所以会推荐汝妃,除却一方面是因为她的家世背景;另一方面也是出于政治考虑,希望通过支持汝妃来巩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
汝妃,很好,可她不行!在这个关键时刻选择后宫之主也关系到朝廷各方势力的平衡与稳定,必须慎重行事才行……
不多时自清派一首的丞相站出来一本正经道“陛下,老臣有一人选供您参考。兵部尚书叶赫那拉洛索之女,此女乃是京中才女,民间传闻贤良淑德,想来是不错的!”
叶赫那拉洛索被点名道,慌忙之中瞥了丞相一眼,心下大惊!今日真是怪了,这丞相竟为我说话!这怕不是让我当个活靶子?
皇帝看着他,眼色微眯“尚书!朕也曾听过此言,你怎么也不自己站出来说说呢,还劳丞相告诉朕!”
洛索有些不自然的吞咽了下。
“这!陛下啊,请您宽恕微臣吧!虽然微臣的女儿稍微附有些名,但国家大事臣不敢专擅,须得由陛下您来做决定!毕竟举亲避嫌,如果推荐自己家人的话难免会让人觉得不公平公正。所以关于微臣的女儿,实在不好多说什么啊!”他不卑不亢回答道,话毕等待皇帝的裁决。
皇帝微微点头“尚书不必紧张。丞相说的也在理。朕少时便知叶赫姑娘之名,确是不错!”话毕他看了眼朝下之人,开口道“众卿以为如何?”
其实仔细想来,皇帝应该早就有了自己的打算和安排,所以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要知道,叶赫那拉家族可是一个势力庞大的名门望族,但近年来在朝堂之上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人数也相对较少。
因此,完全没有必要担心他们会独揽大权、专政擅权之类的事情发生。既然如此,现在给予他们一些恩赐和好处,不仅可以收买人心,还能够让整个叶赫那拉家族都心甘情愿地为自己效命,这实在是一招妙棋啊!
朝下众臣面面相觑,互视一眼,心里都暗明皇帝的安排,便同声回道“陛下实乃明智之举。”
此时太傅见皇后人选已定也不好在推举她人,只能不偏不倚,站出来说道“陛下,臣以为后宫不可一日无主,陛下应先册封叶赫氏为皇后,交于金印凤册只待三年孝满再行册封之礼!”
朝政未稳,皇帝不欲与他们翻脸。
“朕自有思量,此事容后再议”遂也只留下这一句便径直离开。
此时一声尖利的嗓音道“退朝”
御书房中
他靠在椅子上,轻揉着额头“三宝,去唤兵部尚书来一趟。”
“唉。是,奴才这就去”说完一溜烟小跑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