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广鑫擦着头发道:"拿你想吃的就行了。"
赵晓慧想了想: "吃个烤鱼吧,好久没吃鱼了,再来个黄酒炖肘子,清炒四季豆,你吃饭还是喝点啤酒?"
钟广鑫:"先喝点啤酒凉快一下。"
赵晓慧一样样的从空间里拿出来,想到卢青的鼻子,就忍不住笑:"以后我们吃东西就躲这里吃,门关的严严实实的,卢青就闻不到了。"
钟广鑫笑着道:"虽然他们现在还是在我们隔壁,但空间大了距离就远了,除非你在外面小花园吃火锅,不然他们家应该闻不到。"
赵晓慧摇头: "还是要小心一点,而且我们另一边的隔壁还住着一条狗呢,哎,感觉被群鼻环绕,吃个东西也要偷偷摸摸的。"
两人一边吃着一边商量着楼上要怎么弄,楼上有两间房,主卧是带卫生间的,房间还挺大,窗户是那种大飘窗,面积还不小,如果要住在屋里,那窗户的防护就很重要了,冬天倒是无所谓,有太阳能进来晒一晒都是好的,夏天那遮光和挡温的东西就得消耗不少,不过这个不急,等军队那边都迁移过来后,肯定能跟他们换一点物资的,剩下的这段时间,大不了天天睡储物间就是。
除此之外,空调也要弄好,希望能多找几个,房间里肯定是要安装她空间里的那个,楼下应该也要装一个,万一邻居要来家里串门子的,得在楼下招待,心里一点点的盘算家里的布置,加上又吃了小半锅的黄酒烧肘子,不一会儿就歪头睡熟了。
钟广鑫伸手从她颈下穿过,赵晓慧便自动滚到了他的怀里,这段时间一直赶路,又累又热,睡觉都不粘人了,果然还是凉快一点好,等到了冬天,估计就更好了。
众人赶着时间,想要趁着商圈那边的情况被人知道之前,先把家里能归置的物件给办好了,之前在那一排的铺面看到家用电器的,想着附近肯定还有,应该不会只有那一家,第二天众人往前面前找了一圈,最后在商场里找到了卖大家电的。
那商场塌了一半,电器在一楼的一个角落里,从塌了的地方进不去,最后横穿了两个店铺,砸了两堵墙才钻了进去,大部分的东西因为地震的剧烈晃动都倒在了地上,勉强几个看起来好像还能用的,至少还立在那儿没有倒,外观上也没什么损伤,但到底能不能用也只能扛回去等通了电才知道,这会儿也没办法试。
真亏他们几个年轻人手上还是有点力气的,三人合力抬了一个冰箱,毕竟路不好走,到处都是碎砖,稍微没踩稳东西摔了倒是次要的,要是把人砸下面那才是凉了,所以即便一个人发点力也能背得动,但还是三人搞定一个比较稳妥一些。
连着两天往返四趟,总算是将家里比较需要的那些给搬回来了,冰箱冰柜还有空调。因为他们这边的动静有点大,毕竟大家电弄回来不可能悄无声息,哪怕他们从侧门进也被人看到了,于是有人上前询问,众人也不是那么藏私的性子,能抓紧时间搬就抓紧时间,这被人看到了人家问了,那也就说了。
于是等他们再过去的时候,那边翻找的人就多了起来。但也没关系,大家电他们已经搬回去了,剩下的一些零碎物件,能翻到有用的就是收获,翻不到也没啥。
该说他们也算是好人有好报了,这天翻出一堆锅碗瓢盆,正准备继续往前面翻找下一个店面,看到有个人骑着自行车,车上拖了一卷布,卢青见到那人就是之前问他们大家电哪里弄的大哥,连忙朝他挥手问了一句:"大哥,您这布哪儿找到的啊?"
那位身材魁梧的大哥见到来人正是他们几个之后,便停下了匆忙的脚步,并抬起粗壮有力的手臂,朝着后方随意地一指,说道:“就在那家电影院的后头,紧挨着那儿还有一家香气四溢的炸鸡店呢!你们得从边上绕过去瞧瞧,那块布就被压在了底下。动作可得快点儿呀,趁这会儿知道的人还不多。”
卢青赶忙向这位热心肠的大哥道谢后,转头嘱咐喻子健和徐志磊二人骑着那辆略显破旧的小三轮缓缓跟上来。而他则带着其余几个人率先快步走向前去,准备先去翻翻找找。当他们来到目的地时,惊喜地发现那卷布料竟然完好无损,依旧保持着完整的形态。这可真是让人喜出望外,如果能够将其成功弄回去,那么就算只是简单地叠上几层用来遮挡,效果想必也是相当不错的。
就在他们紧张忙碌地翻找之际,周围也陆续有人凑到这片区域来凑热闹。不过大多数人的目标并非这块布料,而是附近的那些食品店。只见人们在店内四处翻腾,寻找着各种有用的物品。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在寻觅食物,但实际上他们真正想要找到的却是那些诸如微波炉、煤气灶之类的家用电器。毕竟对于这群刚刚从市中心迁徙而来的人来说,除了随身携带的少许食物和衣物之外,几乎所有的生活用品都需要重新购置。所以只要碰到一个可以翻动搜索的店铺,大家自然是不会轻易放过这个机会的。
几个人脚步匆匆地穿梭在昏暗的街道上,凭借着记忆中的路线,没过多久便成功地找到了那家位于街角处略显破旧的炸鸡店。
炸鸡店的旁边,堆积如山的废渣宛如一座小型的垃圾场,散发着阵阵异味。然而,他们并没有被眼前的景象所吓倒,而是毫不犹豫地爬上那座废渣堆山。
手脚并用,他们艰难地在废渣山上攀爬着,一边小心翼翼地保持平衡,一边用手一点点地向下翻找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汗水逐渐浸湿了他们的衣衫,但他们依然没有放弃。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努力之后,他们发现了一捆捆被掩埋在废渣之下的布料。当他们试图抱起其中一卷时,才惊讶地发觉其重量超乎想象。一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将它稳稳地抱起来,只能在地上拖着前行,而想要顺利搬运,至少需要两个人齐心协力才能抬起。
为了避免做无用功、节省体力,他们决定打开手电筒,借助灯光照亮下方的废渣堆,以便能够更准确地寻找那些质地最为厚实、遮光性能最强的布料。就这样,他们继续埋头苦干,不断地翻动着周围的废渣和布料。
过了好一会儿,远处有人注意到他们这边似乎有所收获,便快步走来查看情况。赵晓慧见状,连忙说道:“咱们先挑几捆比较满意的带回去吧!我看这些布料都挺厚实的,如果一层不够遮光,大不了我们里里外外地多盖上几层就行了。”
卢青听后点了点头,表示赞同这个主意。于是,众人开始行动起来。他们分工明确,有的人站在下面用力拉扯,而徐志磊和吴峥则负责扛起选中的布料,一步步向山下走去。至于其他人员,则自觉地留在车子旁边看守。毕竟,他们的小三轮上还摆放着许多零碎的物品,如果没有人看守,说不定会被一些心怀不轨之人趁机偷走。
最后小三轮上放了十多捆的布,他们自行车上也带了一捆,只能带一卷,多了就压得骑不动了。
经过一整天累死累活地忙碌奔波后,我拖着仿佛灌了铅一般沉重的双腿,终于回到了温馨的家中。一进门,我便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瘫倒在沙发上,大口喘着粗气,让疲惫不堪的身体得到片刻的休憩和放松。
休息了好一会儿之后,我才渐渐恢复了一些力气,然后起身开始着手分配今天采购回来的物品。这次买回来的东西可真是不少,其中尤以锅碗瓢盆最为繁多。大家随意地翻动着这些厨房用具,按照各自的实际需求挑选起来。由于数量众多,我们也就不再拘泥于平均分配的原则,而是各取所需。
接着,我们将目光投向了那些布匹。每一卷布都被小心翼翼地拆开,仔细检查其颜色和样式。不得不说,这批布的质量相当不错,不仅厚度惊人,而且手感柔软舒适。我不禁暗自揣测,难道是因为近来天气突然变得酷热难耐,所以对于这种厚实布料的需求量大幅增加?说不定这还是店家特意为应对市场需求而精心购进的货物呢!与之前购买的普通窗帘相比,这批布明显要厚实得多。
再看那五颜六色的布匹,简直让人眼花缭乱。有清新淡雅的蓝色、纯洁无瑕的白色、甜美可爱的粉色以及神秘高贵的紫色等等。各种色彩交织在一起,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赵晓慧对其中一块带有不规则图形的蓝色布料情有独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或许是出于对整体颜色搭配统一性的考虑,当她看到另一卷虽然图案不同,但同样是蓝色的布料时,也一并收入囊中。
此次采购的布匹数量颇为可观,即便每家都拿走了整整两卷,仍然剩下不少。最后,我们决定把多余的布匹暂时存放在卢青家的车库里,以备日后不时之需。等到哪天又需要用到的时候,再过来取用便是。
布一到手,赵晓慧便迫不及待地开始着手遮光事宜。毕竟睡在这狭窄拥挤的过道里可不是什么好受的事。她心里暗自嘀咕着卢青他们家到底是如何搞定窗帘的呢?不过她家倒是有现成的窗帘杆,而且还是那种能够叠加延长的款式,这样一来就方便多了。反正住在三楼也不用担心有人随便跑上来,所以一切都以方便实用为主。
然而此刻问题来了,这窗帘布还只是完整的一匹布,尚未经过任何加工处理,既没裁边,又没有安装铁圈。无奈之下,赵晓慧只好亲自动手,拿起剪刀小心翼翼地在布料上剪出一个个小洞,以便能让它顺利穿过窗帘杆。
“老钟啊,”赵晓慧一边剪着洞,一边忧心忡忡地对正在上方安装两边固定杆的钟广鑫说道,“我总觉得这些洞到时候肯定会破裂的。你看这窗帘布多重呀,一直这么沉甸甸地下坠着,要是没有那层铁圈圈固定,恐怕用不了多久就得被撕开一道大口子。”
钟广鑫头也不回地安慰道:“别担心啦!等到真承受不住撕裂的时候,也许外面早就有成品窗帘出售了呢。咱们先将就着用呗,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嘛。”说完继续专心致志地安装起固定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