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 现实之难(1 / 2)红楼之寒门国公首页

背完了三百千,父亲又抱出来一堆书来:《千家诗》、《广韵》、《尔雅》、《说文解字》。这都是他当年开蒙的遗存。

这四本书相较前面三本,难度大了不止一倍。

如果说三百千还是顺口溜性质,王阳结合前代的积淀大多可以理解记忆,这次新拿的四本难度就大多了。

《千家诗》多选唐宋七言律诗,内容包含田园、赠友、思人、吊古、咏物、侍宴等各类诗作,好歹有不少名篇前世都已背过,难度尚不算大。

后三本才是硬骨头。

《广韵》收录两万六千多字,注文近二十万字,相当于今天的拼音教科书。

《尔雅》一万三千多字,相当于今天的词典。

《说文解字》一万多字,相当于今天的字典。

三本书都是工具书类,不少字佶屈聱牙,背起来非常枯燥无趣。

好在王阳父亲当年是个好学生,每一页的句读都已圈点,读起来并不费力。

不到一个月的功夫,这四本书又是直接拿下。有了这四本书打底,王阳在这个时代读书写字已经没有压力了。

不过,此时王阳发现,只会背书是不行的。汉语博大精深,字虽然认识了,放在一起就陌生了。

譬如《尔雅》里的“溞溞,淅也。烰烰,烝也。俅俅,服也。”这几句,王阳字都认识,语义也只能知道个大概,深究其中意旨只能请教父亲大人了。

王子三也不藏私,当下一一指点,王阳顿时有拨云见日之感。

难怪古代必须要有塾师,这些问题靠自己是不可能全部解决的,传道受业解惑,学问的事来不得一点虚假。

背完这几大本,王阳算是粗通古文了,等到文义全部精熟,这几本书就是拐杖,有了这些拐杖在手,王阳再遇到什么古文,都如快刀破竹,通读背诵不在话下。

有此一番经历,王阳也收起小觑天下英雄之心,这个时代能读书写字的,都不是泛泛之辈,自己也要日夜精进也是。

背起来简单,理解却要一点点得啃,难怪正常开蒙都要三年之久。王阳决定不着急,读书是个水磨工夫,打好基础再起步,才有事半功倍之效。

这一天早起,听父亲讲了一段,又将《说文解字》默背了一卷,突然感觉有点闷。

出门来到院落,阳光已有些许暖意,院子里的柳树已经开始吐出鹅黄的嫩芽了。不远处的齐封河在太阳下宛如银练,潺潺流去,只是感觉比往年的水量要小一些。河两侧的田里,农人们躬身劳作,为春耕做准备,不少都脱去了上衣打着赤膊。

王阳转身,看向房后北方的大山,自读书开始,王阳已经交卸了放牛的差事,如今已有大半个月没见过可卿了。

此念一起,再难心定,他写下“帮王进放牛”五字,就往山上跑去。王阳左手拿书,右手攥着一个煮鸡蛋,这是他读书之后,每日早饭新增的营养餐,全家独此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