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这时期的政策规定,农户可以养猪养鸡,但数量有着严格的限制。
猪不能超过两头,鸡不能超过四只。
没办法,肉供应紧张,可粮食也不富裕啊,特殊时期刚过,啥物资都匮乏。
人不吃肉饿不死,但不吃饭却不行,所以保证粮食的产量,永远都要放在第一位。
正是因为如此,食品站回收猪肉和鸡蛋的价格,也存在着细微的偏差。
猪肉辽城卖7、8毛一斤,乡镇食品站6毛收购,但鸡蛋辽城卖1块2一斤,食品站却只给农户8毛。
原因很简单,猪的造粪能力非常强,而猪粪用来积肥,可以提高庄稼的产量。
相比于鸡,国家更想让农民养猪。
有了政策的倾斜,养猪自然是最划算的,忙活一年,刨除成本能净赚大几十块。
对于农民来说,这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
而养鸡么,平均下来一年能赚十几块就算不错。
就这还是因为东北情况特殊——
农村家庭养鸡不像养殖场,受气候温度影响很大,东北冷,鸡蛋产量不高,而且城市人口还特别多,需求量大,鸡蛋的价格比肉贵。
直到80年代中期,政策放开,允许私人办养殖场大规模养殖,价格才被打下来。
换做别的地方,蛋比肉便宜,那农民养鸡赚的就要更少。
屯石村每家每户只有那么一两只鸡,一年到头也赚不到几个钱。
一块三毛钱一斤收购,对于这个极度贫穷的村子来说,无异于是天降横财。
所以,当村长宣布了这个消息之后,村民们瞬间沸腾。
“村长,你说啥?!”
“一斤鸡蛋给一块三毛钱?!”
“是真的吗,不是跟咱们闹着玩呢吧!”
“哎哟,我家存了二十多个,准备留着过年吃的。”
“一斤一块三我还存啥啊,卖了都能买肉了!”
“柱子,赶紧去把咱家的鸡蛋都找出来,过年咱们不吃它了,吃炖肉!”
“赵叔,靠谱吗......”
村长被吵的脑袋嗡嗡响,费了好大劲才让他们安静下来。
“问一遍就得了,跟个机关枪似的突突突突一直问是想干啥?!”
“人家就在老姜家等着呢,现钱结账,还能忽悠你们?”
“都不许再吵吵了啊,听我说!”
“鸡蛋这玩意容易碎,老姜家的客人心善,想帮咱们一把,咱们也不能让客人吃亏。”
“每家派一个人出来,跟我去谷子滩采柳条!”
“鸡蛋不急着往老姜家送,先把装鸡蛋的筐准备好再说!”
“行!”
“没问题村长!”
“得嘞,我回家拿镰刀,这就出发!”
村民们连声应是,热情高昂,吵吵嚷嚷的就要出发。
可也有人面露迟疑:“村长,冬天柳条这么脆,至少得拿水泡大半天才能编筐啊。”
“那咱们得啥时候才能去卖鸡蛋?”
村长瞪了他一眼,训斥道:“等个一半天能咋滴,我看你是钻到钱眼里了,就那么着急?”
“不把筐准备好,客人怎么拿走?”
那人呐呐道:“我不是怕回头人走了,没卖成么,钱不落袋心不安啊......”
村长骂了句:“丢人的玩意,赶紧滚去摘柳条,再叭叭你家就别卖了,自己留着吃吧!”
那人讪笑一声,连忙跑回家拿工具。
很快,一支雄赳赳气昂昂的队伍,冒着风雪,离开了屯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