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眼神深邃的说道:“这些起义军的骨气远远超过了你对他们的认知。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最想保家卫国的,不是朝堂那些熟读四书五经,满嘴仁义道德的孔儒子弟,而是这些农夫组成的泥腿子。
你等着看吧!看他们会怎样选择!”
说完他就转头看向那高大的武昌城,目光坚定而又充满期待。
又是一日过去,武昌城中开始有了些许的变化,各营军兵开始了自下而上的议论。
“皇帝驾崩,大顺已亡,清军死敌,夏军同气连枝,投夏军。”
此等言语在军中肆意传播,开始时是都尉以下,后面是果毅将军以下都在传播。
就像一阵风,迅速吹遍了整个军营,士兵们交头接耳,眼神中透着兴奋与期待。
田见秀,刘芳亮等高级将领坐不住了,此时他们发现舆论已经一边倒的要投夏军。
虽说他们自己已达成一致不投清军,但他们还没做好决定要投夏军,这下他们知道不能再等了,晚了就可能会兵变。
就在他们准备召集麾下将领商讨是否该投夏军之际,突然发现麾下将领已然起兵。
武昌城内到处都是持刃聚集的兵士,浩浩荡荡向着原明朝楚王府而来。
脚步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千军万马奔腾而过。
此等情况令田见秀刘芳亮等人目瞪口呆,武昌城内尚有大顺军近十五万,此时聚集过来的兵士已达半数以上。
田见秀刘芳亮等将领见到这些往日听其号令,冲锋陷阵的自家将士,此时持刃聚于王府大街上向着自己等人,心下戚戚,知道自己等人只能顺军心而为。
同时也警醒自己,这段时间尽想着怎么规划自己等人的未来,忽略了军中管理,才酿成此等兵变。
田见秀刘芳亮等人各自寻到自己麾下,大声附议他们所请,并愿领着众人一起投夏军,但有谁要投清军的一律灭之。
这边风起云涌之时,文臣中以牛金星为首的投清派则是瑟瑟发抖,他们聚集近万支持投清的兵士,刚准备打开西城门准备奔往清军大营,就被正埋伏于此地的赵世昌所部给阻住。
赵世昌一声令下,炮火轰鸣,硝烟弥漫,那万余兵马作鸟兽散,大部被擒获,牛金星也被生擒活捉。
此时,夏军自东城门进入武昌城,全体大顺军上下皆亲往东城门迎夏军进城。
阳光洒在城墙上,映照着士兵们的笑脸,仿佛在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清军使者李国翰在城内兵变前那一刻,知道大事不好,遂偷偷溜出城前往清军阿济格处禀报。
他的身影在夜色中显得格外狼狈,像是一只丧家之犬。
第四日的上午,周云策马入城时,满街尽是倒悬的顺字旗,策马过处,降卒纷纷以刀叩甲。
他忽在楚王府照壁前勒马,那上面新泼的"顺"字正在往下淌朱砂,像极了三年前洛阳城头的"闯"字旗。
他望着道旁跪迎的田见秀——这位大顺名将甲胄未除,却将佩剑高举过顶。
剑格处镶嵌的东珠在阳光下流转着奇异光彩,正是当年李自成赐予"八大金刚"的信物。
"此剑饮过朱明宗室血,斩过建奴白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