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远也友好地握手:“杨菲姐好,我是雷远,刚来这里,很多地方还要请教你们。”
接下来的日子里,雷远和杨菲经常一起外出走访民间艺人,记录下许多珍贵的文化资料。杨菲总是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记录下每一个细节。而雷远则用自己的方式与那些老艺人们交流,学习他们的技艺和故事。
一天傍晚,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杨菲和雷远坐在河边的石板上休息。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温暖而柔和。
“雷远,你觉得我们做的事有意义吗?”杨菲突然问道。
“当然有意义。”雷远坚定地回答,“我们是在为后代保存文化遗产,让他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
杨菲笑了笑:“是啊,每次听你这么说,我都更加坚定了。”
就在他们休息时,一个村民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把精美的长刀。他告诉雷远这是一种传统的景颇族长刀,叫做“锋利之刃”,是祖传下来的宝物。雷远看到长刀时,眼中闪过一丝激动和崇敬。他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刀身,感受着上面的纹路和历史的痕迹。
“谢谢你让我见识这把宝刀。”雷远对村民说道。
“不用谢,这把刀应该被更多人知晓。”村民说完便离开了。
县城的生活渐渐步入正轨,何老师对雷远的表现非常满意。为了进一步扩大景颇族文化的影响力,何老师决定组织一次大型的文化交流活动。这不仅是为了展示景颇族的独特艺术形式,更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珍视这一正在消失的文化遗产。
活动当天,县城的大礼堂被装饰得焕然一新,舞台上悬挂着目瑙纵歌节的图片和各式传统图案。何老师忙前忙后,指挥着各个小组的工作。雷远则负责后台的道具管理和协调表演顺序,虽然他是第一次参与这样的大型活动,但表现得相当镇定自若。
“雷远,这个节目单你再看一下,确保每个节目之间无缝衔接。”何老师叮嘱道。
“好的,何老师,我会处理好一切。”雷远接过节目单,认真查看每一个细节。此时后台来了一位新面孔的中年男子,穿着讲究的正式服装,何老师介绍他是赵院长——本地艺术学院的院长。
“雷远,这位是赵院长,他对少数民族文化有深入研究,今天特地来观摩我们的活动。”
“赵院长您好,很高兴见到您。”雷远礼貌地打招呼。
“你好,小伙子。我听说过你的刀舞,很期待能看到现场表演。”赵院长笑着点了点头。
活动正式开始后,观众们陆续入场,舞台背后的工作人员全都紧绷起来。雷远站在幕后,通过缝隙观察着台下的场景。他深吸一口气,心中默默祈祷一切顺利。灯光渐暗,第一束聚光灯照亮了舞台中央的目瑙柱模型,音乐随之响起。
第一个节目是传统目瑙纵歌舞,舞者们身着华丽的民族服装,踩着古老的节拍登场。观众们被这种从未见过的舞蹈吸引,纷纷鼓掌表示赞叹。雷远在幕后看着一切顺利进行,心中稍稍松了一口气。
接着是一段展示传统手工艺的环节,几位老艺人在现场制作景颇族的传统银饰和织锦。一位资深的老艺人手法娴熟地编织着精美的图案,口中还时不时解说着自己的技艺传承。赵院长站在一旁全神贯注地观看,不时点头赞许。
“这些手工技艺真是奇妙,它们不仅仅是器物更是文化的传承。”赵院长对旁边的何老师说。
“是的,这些技艺代表了我们对祖先的敬意和对文化的责任。”何老师解释道。
随后的节目中,雷远亲自上台表演刀舞。他身着传统服饰,手握长刀,神情专注而坚定。伴随着激昂的音乐,他挥舞着长刀,动作如行云流水般流畅。台下的观众被他的精彩表演征服,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赵院长也不由得站起来鼓掌。
“真是了不起的刀舞,充满了力量与美感。”赵院长对何老师说。
“是的,这是我们景颇族特有的艺术形式,代表着勇敢和智慧。”何老师满面笑容。
最后一项是互动环节,何老师邀请台下观众上台亲身体验景颇族的传统工艺和舞蹈。几位热心的观众接受了邀请,在雷远和其他艺人的指导下尝试着简单的手工艺和舞步。现场气氛轻松愉快,笑声不断。
活动结束后,观众们依依不舍地离开现场,而后台的工作人员都感到如释重负。何老师走到雷远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干得好,小伙子!今天的表现非常棒。”
“谢谢何老师的支持和指导。”雷远谦逊地回应道。
赵院长也走过来握手道:“雷远,你的刀舞非常精彩,希望能有机会在更大的舞台上看到你们的表演。”
“谢谢赵院长的肯定,我会继续努力。”雷远坚定地回答。
通过这次活动,雷远不仅成功推广了景颇族的文化,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前辈。在这个过程中,他更加体会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尽管前路漫漫,但他无惧风雨,心怀高远目标,誓将这份瑰丽的文化传承下去。
夏日的阳光依旧炽热,县城的活动圆满结束后不久,雷远回到了阔别数月的山寨。一路上,他心情复杂,既有对家乡的思念,也有对未来的期待。何老师对他的信任和委托犹如一份沉重的责任压在心头,而他深知这份责任不仅仅是对景颇族文化的传承,更是对整个山寨年轻人的一种激励。
当雷远踏入山寨的那一刻,熟悉的景色和亲切的面孔让他内心感到一阵温暖。寨子里的树木繁茂如盖,绿意盎然,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炊烟混合的独特香气。然而倒映在他眼中的并不只是美景,还有那些亟待保护的文化瑰宝。
回到家中,雷远发现母亲正在整理旧物,房间内堆满了父亲生前留下的种种物件。他轻轻走过去帮忙,无意中瞥见了几件熟悉的工具——那是父亲曾用过的刀鞘和弓弩。一瞬间,记忆如潮水般涌来,父亲的教诲言犹在耳。
“远儿,你回来了。”母亲发现他的身影,眼角含泪地笑了出来。这个笑容让雷远心头微微一颤。
“妈,我回来了。”雷远深情地回应,感受到一种久违的温暖和归属感。随即他跪在母亲面前,双手握住她略显粗糙的手,“您放心,我一定会完成爸爸未尽的事业。”
母亲慈祥的目光中带着欣慰与期望:“好儿子,你爸爸在天之灵也会为你骄傲的。”
第二天一早,雷远找到了儿时的伙伴李秀英。李秀英见雷远回来兴奋不已:“远哥!你终于回来了!寨子里没有你还真让人不习惯。”
“秀英,这次回来我带了一个重要的消息。”雷远神秘兮兮地说道。
“什么消息?”李秀英好奇地凑近。
“我想在寨子里成立一个文化传承基地,定期举办目瑙纵歌节这样的活动,培养孩子们对本民族文化的兴趣。”雷远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这真是太好了!我第一个报名!”李秀英激动地说。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雷远和李秀英开始着手筹备文化传承基地的建设。他们选了一片靠近学校和村民聚集地的空旷地带作为基地地址,清理杂草、搭建棚屋、设置舞台和训练场。雷远每天早出晚归,费尽心思地设计每一个细节,力求完美展现景颇族的文化风貌。李秀英则负责联系村里的老人和艺人,收集传统的歌舞、手工艺等素材。
期间遇到的困难不少。一次暴雨突袭几乎冲垮了刚建好的棚屋脚手架;另一次资金短缺差点中断了所有的工程进度。但每一次困境都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化解了。村民们自愿投入劳动力支持工程建设;何老师从县城寄来了急需的资金;甚至连赵院长也特意派来了几位学生志愿者协助工作。
终于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基地初步建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文化中心包括一个露天舞台、一间手工艺展示厅和一所传统舞蹈教室,基本设施虽简但功能齐全足以供村民和游客使用。
基地开幕那天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寨子里老老少少几乎全员出动,场面空前热闹。目瑙纵歌节的标志性图案挂在中央舞台两旁,色彩斑斓。整个寨子洋溢着节日的气息。
开幕仪式上李秀英以总策划身份站出来发言:“谢谢大家的支持,特别是雷远,他没有辜负任何人的期望,今天文传承基地成立了这意味着我们景颇族文化将在这里生生不息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