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7章 极速扩张的刘渊(2 / 2)开局曝光,唐高宗喜欢小妈首页

这就好比给自己找了个厉害的祖宗,借汉朝的威名,能拉拢不少人心呐。

那些个对汉室还有念想的人,一听这旗号,嘿,说不定就愿意跟着他干了。

再看他这制度安排,“置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为三公;又仿晋制,大封宗室和异姓功臣”。

仿东汉设三公,又学晋朝大封功臣,这就像搭房子,把框架搭得稳稳当当。

三公各司其职,帮他把国家大事料理得有条有理;大封功臣呢,大家都得了好处,自然就铁了心跟着他,政权也就稳当了。

这称帝之后啊,没过多长时间,刘渊又把都城迁到平阳,还改元河瑞,“徙都平阳,改元河瑞”。

为啥要迁到平阳呢?

这平阳啊,那可是个好地方。

从地理位置上看,它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就像一把大伞,能把刘渊的政权稳稳地护在下面。

敌人要是想来攻打,可得费不少劲儿。

从发展角度讲,平阳周边土地肥沃,人口也不少,经济相对发达。

这意味着啥呢?

意味着能征到更多的税,能招到更多的兵。

税多了,就能给军队更好的装备,让士兵们吃得饱、穿得暖,打仗更有劲儿;兵多了,地盘就能守得更稳,还能往外扩张。

而且啊,平阳在当时交通也便利,消息传得快,各地的情况刘渊能第一时间知道,指挥起来更方便。

这么一来,不管是对内管理,还是对外打仗,都顺畅多了。

称帝之后,刘渊可没打算歇着,转身就继续对西晋展开军事行动。

他派石勒去攻打冀州,这一招可真是打得巧妙。

石勒这一去,那叫一个厉害。就像《晋书》里记载的,“石勒进攻冀州,连下魏郡、赵郡、巨鹿、常山数郡,陷郡县堡垒百余,众至十余万”。

您瞧瞧,这几个郡接连被拿下,郡县堡垒也攻陷了一百多个,兵力更是扩充到十多万。

再看他同时对洛阳发动攻势。

洛阳是什么地方?

那可是西晋都城,是西晋的政治中心。攻打洛阳,这政治意义可大了去了。

一旦拿下洛阳,就相当于把西晋的脑袋给砍了,整个西晋政权说不定就直接垮台了。

刘渊这么做,就是向天下人表明自己的野心和实力,告诉大家他才是这天下该做主的人。

这一招能震慑各方势力,让那些原本摇摆不定的人,赶紧选边站,要么归附他,要么就被他收拾。

您再琢磨琢磨,刘渊这一系列操作,先让石勒在冀州扩充实力,再攻打洛阳,这布局一环扣一环。

拿下冀州,有了经济和军事基础,再去冲击西晋的政治核心,这刘渊可不是一般的有野心,而且还很有谋略。

不过,刘渊也为他死后的内斗,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