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竟然真的给了他们机会!
次日,御书房内,李豪端坐在龙椅上,看着面前的四大才子,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龙椅那坚硬的质感让他坐得笔直,“诸位,今日朕请你们来,是想听听你们对文化革新的看法。”
四大才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敢先开口。
李豪见状,也不催促,只是静静地等待着,周围安静得只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
“陛下,臣有一疑问……”唐伯虎率先打破了沉默。
“说。”李豪言简意赅。
“何为……文化?”
唐伯虎话音刚落,御书房内顿时鸦雀无声,安静得仿佛能听到时间流逝的声音。
其他三人也屏住了呼吸,等待着李豪的回答。
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触及到了文化的核心。
李豪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那光芒像是夜空中闪烁的星辰。
“文化,并非一味地抱残守缺,亦非全然抛弃过往。它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血脉,是历史的积淀,是思想的火花,更是创新的源泉。”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锤敲击在鼓面上,敲击在四大才子的心上。
他继续说道:“朕所推行的革新,并非要全盘否定前人智慧,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融入新的理念,让我们的文化更加繁荣,更加昌盛!”
李豪以现代文化的视角,深入浅出地阐述着他的理念。
他谈及文化的包容性,谈及创新的重要性,谈及文化的社会功能。
他旁征博引,妙语连珠,那话语像是灵动的音符,将原本抽象的概念,解释得清晰易懂。
文徵明听得如痴如醉,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李豪,眼中闪烁着钦佩的光芒,像是看到了稀世珍宝。
他原本对革新持怀疑态度,但李豪的一番话,却让他茅塞顿开。
他仿佛看到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心中充满了激动和期待,心脏在胸腔里快速跳动,仿佛要冲出胸膛。
其他三人也渐渐安静下来,他们被李豪的学识和见解所折服,原本的抵触情绪也逐渐消散。
李豪的威望,在文化界悄然提升。
然而,就在此时,一股暗流却在民间涌动。
吐蕃使者,趁着文化革新的混乱之际,在民间散播谣言,蛊惑人心。
“皇上要革新文化,就是要抛弃祖宗的基业!”茶馆里,吐蕃使者装扮成说书先生,他那夸张的表情和动作,绘声绘色地说着,声音抑扬顿挫,像是唱戏一般。
“这革新,是要毁了我们的文化啊!”酒肆中,吐蕃使者煽动着百姓的情绪,他那激动的声音像是汹涌的波涛。
百姓们不明真相,人心惶惶。
对革新的抵触情绪,如同野草般蔓延开来,愈演愈烈。
消息传到宫中,李豪的脸色阴沉得可怕,他的脸色像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
“好一个吐蕃,竟敢在朕的眼皮子底下兴风作浪!”他猛地站起身来,椅子在他起身的力量下发出轻微的嘎吱声,他紧握着拳头,能感觉到指甲嵌入掌心的疼痛,额头上青筋暴起,仿若有小蛇在皮下游动,展现出他对破坏自己革新大业之人的愤恨。
“来人!”李豪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像是咆哮的狮子,“传朕旨意……”
李豪深知文化革新的关键在于潜移默化地影响民众,他命人将现代文化的理念融入戏曲之中。
锣鼓喧天,那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像是要冲破天际,丝竹悠扬,那轻柔的丝竹声像是潺潺的流水。
戏台上,演员们身着华服,那华服的绸缎在灯光下闪烁着光芒,演绎着全新的故事。
舞台上,灯光璀璨,那明亮的灯光像是无数颗小太阳,照亮了戏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也照亮了台下观众好奇而期待的眼神。
台下观众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像是夜空中闪烁的小星星。
戏中融合了现代的思想和价值观,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
百姓们听得津津有味,时而拍手叫好,那响亮的拍手声像是鞭炮声,时而低声议论,那嗡嗡的议论声像是蜜蜂飞舞的声音。
“这戏唱的,跟以前的不一样,有意思!”一个老汉摸着胡子,粗糙的手指在胡子上摩挲,笑着说道。
“是啊,这故事,听着新鲜!”旁边的年轻人也附和道。
戏曲的演出,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渐渐地改变着百姓们的思想。
民间的舆论开始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新的文化理念。
李豪听到这些消息,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那笑容像是春天盛开的花朵。
他明白,文化革新的种子已经播下,正在慢慢地生根发芽。
佛教高僧看到民间的变化,也改变了态度。
他意识到,文化革新并非要否定传统,而是要让文化更加繁荣。
他开始在寺庙里向信徒们宣扬文化革新的积极意义,那沉稳的声音在寺庙里回荡,像是暮鼓晨钟。
“文化如同流水,只有不断流动,才能保持活力。”高僧的声音,在寺庙里回荡,像是涓涓细流。
“革新并非要抛弃传统,而是要让传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信徒们听得连连点头,他们的眼神中带着认同,对革新的态度也变得积极起来。
佛教的支持,为文化革新注入了新的力量。
然而,韩愈等传统文人却坐不住了。
他们看到民间的变化,心中充满了焦虑和不安。
他们认为,李豪的革新是在动摇华夏文明的根基,是在亵渎圣贤之道。
他们决定联合起来,与李豪进行一场公开的辩论,扞卫传统文化的尊严。
“陛下,明日午时,皇家学府,恭候圣驾。”韩愈的声音,带着一丝挑衅的意味,在李豪耳边响起,那声音像是冰冷的剑刺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