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媛笑笑也没再说,其实苏媛哪会那么能聊,她本身性格慢热,嘴巴也不甜,在陌生人面前是有点寡言的,一直很羡慕嘴巴甜情商高会说话的人,但如今穿到这里,也回不去了,感觉整个世界都不认识自己,反而有种无所谓、豁出去的勇气。但再怎么样也不可能一下变得能言善道,刚才也主要是那大姐善谈,她听得多说的少,倒是知道不少县里的事。当然也包括那大姐。
孙姐叫孙超英,地道的县城人,不说所有事吧,但有事问到她基本也能了解个七七八八,自己本身是城镇职工,还是在供销社这种信息传播快的单位,再加上七大姑八大姨分布各个厂子,那就是一张消息网啊。
就这样苏媛从孙姐嘴里了解到县城有印刷厂、毛巾厂和通用机械厂。她家是双职工,她爱人就是在印刷厂,孙姐今年32,大女儿13,儿子12,现在肚子里这个是时隔好几年有的,年纪也大了,就想多吃点好的补补,可她们家条件好是好,也不是想买什么就能买到什么的。
城市里都是凭票供应,即使可以去黑市,也不能经常买,一是不安全,二也是确实价格贵出不少,偶尔能买点贵价东西,也不能常去。
有些人家有乡下亲戚,反倒能经常换点,不拘是猪肉,还是鸡鱼,都是好东西。所以刚才孙姐在不认识苏媛的情况下还能跟她说得多点,一是不怕苏媛有什么不好的心思,毕竟一方是县城人,关系盘根错节,另一方只是个刚下乡人生地不熟的小知青。二也就是想搭个关系,好方便换点东西了。总之不会吃亏。
但农村人换肉出去,难道农村就不缺了,不,农村也缺,还是什么都缺,总有人舍不得吃,还急需换点布、糖、锅、肥皂等日用品的。这些东西没票买不到,只能想办法换了。所以总的来说农村肯定是更苦的,苏媛也受不了这个苦,别看这几天好像还行,那也是因为苏媛刚来不敢轻举妄动,等熟悉了还是得想办法离开的,更别说知青院儿里还有个女主呢。
她也顾不上想女主怎么看待她脱离剧情,会不会看出自己跟以前不一样,毕竟在她重生那一刻,剧情肯定就会有变化,林佳也不能肯定她是不是跟她有了一样的际遇,更别说这次苏媛跟男配王承业可还不认识呢。
通过原着描写和这段时间对林佳的观察,女主也确实跟书里写的一样吃苦耐劳,心理豁达,对苏媛也没露出什么憎恨情绪,只要苏媛不惹到她,她也不会主动对付苏媛。
可能在林佳心里,要恨也是恨王承业,苏媛一开始也不认识她,又不是要故意抢她的男人破坏她的感情,而是刚来没几天就跟他有了救命之恩的牵扯,等王承业纠缠在两个女人之间,苏媛也越陷越深时发现林佳竟然是亲生妹妹,本来就对自己的身份敏感多疑的人才更是卯足了劲纠缠,最终造成两个女人的悲剧。
退一万步说,即使林佳看出苏媛有什么不同,有什么怀疑,但她自己就是重生的,即使为了自己,也不会嚷嚷出什么,所以对于她俩来说,最好的就是井水不犯河水,各自安好了。
苏媛跟张红霞两人刚在供销社就商量好了,去县里唯一的一家公园转转,等中午在国营饭店打个牙祭,说是打牙祭,张红霞肯定不舍得大吃大喝,苏媛上次才来过,也想省着点花,钱只出不进,她也不好意思找养父母要,所以俩人估计去了也只能买俩大包子解解馋,不过有包子就很好了,更别说国营饭店大厨手艺属实不赖,上次苏媛已经感受过了。不过就算手艺一般,到底是白面做的,有肉丁或猪油渣拌馅儿,怎么也比那喇嗓子的窝窝头强,强的还不是一星半点儿。
刚转过一个拐角,只听“啪”“啪”的两声闷响,很像巴掌拍身上的声音,往声音传来的方向一看,果然从人群缝隙看到一个年轻姑娘趔趄了几步堪堪站稳。
她旁边一个四五十岁的大妈边钳着她的右胳膊边嚷嚷道:“你个死妮子咋这么不听话啊,我们全家找了你几天,我看你是想急死我们。”说着又收紧了胳膊,“快跟妈回家”,那姑娘却急得,边往外挣胳膊,边跟那大妈说:“大妈,跟您说了多少遍了,你认错人了,我真不是你闺女。”
“你瞎说啥?做妈的还能认错闺女?跟我回家!”
“你放开我,我不认识你们,你不是我妈”眼看着大妈硬要拽着她走,胳膊也被掐的钻心疼,姑娘再顾不得好声好气,大喊起来。
苏媛跟张红霞眼看那边闹得厉害,对视了一眼也走了过去,站到了人群外围,正好一个围观了好一会儿的热心大婶,眼看那姑娘不像说谎,是真着急,就开口跟那大妈说:“大妹子,别着急,好好说话,看把姑娘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