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部本来是负责剧本和文学深度和评估的,这其实涉及的文学策划,而编剧和导演各自孵化项目的话,也就是涉及剧本创作或改编,那可以把这三个业务放在一起。”
“有道理,而且我希望虽然所有人被分到了不同的项目,但是所有部门的人每个月也要开一次碰头会,将过去一个月的工作进行汇报,由其他未参与这个项目的人进行交流批评,互通有无。有人精力全都放在一个项目里反而容易钻牛角尖,需要和别人进行交流。分享出来的过程便等于吸收,会促使她们重新审视自己的项目。”
“好,我先记下来,回头针对这一项弄个登记表。”
“这个事情很严肃,但不要搞得她们起逆反心理哈,我知道创作者有时候一身反骨,你越想叫她们做什么越是不做。可以搞得不那么正式,分享也可以不需要ppt,哪怕只是一个围着咖啡机闲聊呢。”
听着林年的要求,人事部的人听着就头大,要他们说,规则死一点才好推行嘛,这样怎么搞呢?
“唉……”内心里叹了口气,但面上却不显,只能她们平时多催一下了。
“然后是发行营销部要完善起来,主要负责以后上马的影视剧的地面发行、地推路演、各地宣传营销和广告营销。此外,还要有人专门负责媒介渠道的拓展、管理和媒体合作。每个人可以负责一个方向,但是要对其他人的工作内容有一定了解。”
在她还在想自己是不是遗漏了一个环节的时候,她突然注意到社交软件蹦出来的几条消息,都是长长的语音。
她点进去一一转文字快速阅读,发现是当初《在路上》的执行导演给自己发来的消息。他们的电话提醒了她,事情太多,一聊起来,她竟然把公司最重要的的业务之一——艺人经纪部——给忘了。
“喂,你好?……我知道你是谁,怎么了?……好的,这样吧,我这边还在开会,你给我的经纪人闻杏发一份策划案,包括拟邀名单好不好,我稍后开完会就和经纪人合计一下再决定?”
放下电话,林年便给闻杏编辑了一条信息,“刚才玉米TV那边给我打电话邀请我上他们最新节目的第一季,我让他们把策划案发给你,你先看一下,等我这边开完会我们就来讨论是否参加那个节目。”
“今天真是过迷糊了,竟然忘了一个关键部门了,经纪部门是不是忘说了。”
“那哪儿能啊,只是还没说到罢了。”
林年看着坐在自己对面的人事经理,无奈地笑了下,“忘了就是忘了嘛。这个部门这两年的效益还行,签约的艺人都顺利演上戏了,虽然很难有女主角色,但做配角的角色演得也都挺好。现在公司里的签约艺人一共是四个人?我记得我之前定的前五年最多带5个人,结果第五个人一直没签。”
“没错,您说宁缺毋滥。”
人事部门说话时,林年打开公司网站,进入“艺人”页面,结果看到的是和公司刚成立时看起来没什么变化的网页设计,“杜总,这网页的美术该换了呀?”
“好的,我一会儿就通知网络部门去做一个新的设计出来。不过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