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海里充满杂思,从没录过旅行类综艺节目让她既期待又有些害怕。期待的是在这个旅途中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儿,害怕的也是这些人和事儿是不是她可以“掌控”住的。
“我们真的是纯自助旅行吗?路线、住宿也都是自己规划?这不太可能吧,毕竟你们有摄制团队,去了国外,你们能拍吗,人家让拍吗?我们如果只是作为游客,想去哪里都无所谓,但是后面跟着摄像师的话,他们是不是就会比较担心了?而且我知道国外很多人可是尤其注意被拍的问题,很多人不喜欢被拍到,这些你们要怎么解决呢?”
当初《在路上》这个团队刚接触林年的时候,她劈里啪啦问了好多问题,末了,还给自己叠了个甲:“不好意思,我问题有点多,希望你们不要嫌烦哈,就是纯好奇。”
“也不是纯自助,我们团队还是会有一个大致的路线规划的,几个国家的城市宣传部门也都会提前联系好。这个在国外好像也是蛮成熟的,每个城市都有市场营销部门,哪怕不是旅游城市,也会试图推广自己的城市吸引更多人才。”对方其实很乐意听到这些问题,这说明至少邀请的对象不是巨婴,什么都仰赖节目组安排。什么都依靠节目组安排的人虽然听话,但是却不容易出节目效果。他们这种旅游节目,需要的就是主意大,愿意思考的人。
王琳:你们的行李都收拾好了吗?
和诗:差不多了,这是我的行李清单[图片],你们帮我看看?
王琳:这么多吗?很多东西可以不带,到了目的地,我们基本上都是住民宿吧,民宿的话吃的东西,很多工具都是很齐全的。
林年:你们如果想徒步的话,你们看是不是要加一些冲锋衣、拐杖什么的?
廖睿明:这些东西当地也可以买吧?
邹承安:我打算现买,或者租也可以吧?
陆姳:或者先租?
林年:应该是可以的,我刷攻略的时候看到了,只是担心你们会介意穿别人穿过的。
录到第十季的综艺,节目组不再像前几季那样会刻意营造一种各位嘉宾都不熟悉的氛围,以打造戏剧冲突。作为一个试图产出真正内容的综艺,沟通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在先导片中,节目组直接将六人的聊天记录公布出来,方便观众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