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实在想不起来写的是什么,找个上过学的帮忙念一下,也能凑合看过去。
这大鹅虽然不是特别娇气,可有几个关键点,还是得注意,要是弄错了,不但长得慢,还容易病死。
项南一一答应着,也有点感慨,说自己没文化,很多东西跟不上,难为万天明教他这个文盲了。
要是他弟弟项东在,肯定学得比他快,不过项东上完初中,就去南方做生意了。
项东有文化,接受新事物快,能做生意,项南没上过学,跟不上人家的思路,只能在村里守着。
这不,上次项东回来,还给项南带了一小箱子花手绢,说是在那边很流行,颜色鲜艳,比咱们这边老土的手绢好看多了,还说一条至少能卖五毛钱,要项南在家里试着卖,还说要是卖好了,下次再给他弄一批来,说不定能发笔小财。
结果,项南嘴皮子笨,这边村里人又不认这新鲜花色,说颜色那么艳,都不好意思拿出来用。
别说五毛一条了,一毛都没人买,想着八分处理给供销社,人家都不收,嫌不如他们七分钱的老手绢吸汗。
项南说着,还把小箱子搬出来,让万天明看,里边果然好几百条崭新的花手绢,花花绿绿、质地轻盈、色彩鲜艳、很是好看。
万天明就随口夸了句,说手绢挺好的。
其实,万天明说手绢好,多一半是客气,总不能当着人家的面,说人家兄弟弄回来的东西一文不值吧?
结果,项南跟终于遇上了知音似的,夸张的拍着万天明的肩膀,一个劲儿地说万天明识货,还说,上过学,能给县里做事的人就是不一样,拉着万天明的手,非要送万天明几条。
万天明哪能直接要人家的,推辞了两次,项南坚持给,万天明也只能掏钱买下。
毕竟这手绢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是人家从南方买来的。
项南塞给了万天明三条手绢,万天明合计着,刚才项南说,手绢一毛一条都没人要,打算七分一条处理给供销社,那么,成本应该不会太高,不过这手绢确实挺好看的,花色比团结供销社里卖的好看很多,就给了五毛钱。
项南说不值这么多,给个成本价就行,但也没给万天明找钱,只是又塞了两条手绢给万天明。还说要是有朋友喜欢,可以来找他拿货,拿货价八分钱一条,项东两个月回来一趟,要多少有多少。
万天明不好再推辞,也只有收了,心里暗自苦笑,这项南还真是个推销的行家。也就是他不识字,要是识字,估计也去南方做生意了,天生就长了张会做生意的巧嘴。
万天明看看手里的五条手绢,项南还挺会搭配颜色,一条蓝色的,他可以自己用,另外四条颜色粉嫩的,回去送给万玲玲和沈小飞吧,正好一人两条。
至于从项南这里拿货做生意,那是肯定不可能的。万天明早就想过了,这辈子,自己要做个纯纯粹粹的技术员,绝对不做生意,有再好的机会也不做。
别说一堆花手绢了,就算是财神爷捧着金条站在面前,让他去做生意,他都不会去,政策允许去他也不去。
上辈子糟心糟够了,这辈子他要清清静静过日子,再也不操那份心,给别人做嫁衣了。
当然,万天明不想做生意,可有人愿意做生意,在项南给万天明推销花手绢的时候,沈丰南和许文良也分别被推销了东西,他们的做法,就跟万天明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