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之后,郭嘉联合众臣,联名上奏,恭请秦炎荣登王座。
“天下久无人主,刘备之流都已经称王称霸,主公坐拥半壁江山,威震宇内,岂能落入人后,如今群臣众志成城,上下一心,还请主公莫要让我等臣下失望。”
秦炎闻言,面无表情,即便群臣纷纷站出来劝说,依旧还是被他拒绝。
对于这种情况,众人早有预料,虽然与秦炎没有事先商议,但这么多年的君臣默契,早就有所预料。
“所谓三辞三授才显得郑重,主公若是轻易就答应我等请求,反倒显得这王位来的廉价。”
五日之后,便有先帝子嗣上书,恭请秦炎登位称王,他作为汉室血脉,声称愿意效忠。
秦炎自然也不会同意,如今汉室已经不复存在,汉室血脉在世人的心中已经逐渐失去分量,世人提及的往往都是诸侯势力,反倒是先汉血脉已经需要依附诸侯。
再一次被秦炎拒绝,郭嘉仍旧平静如常。
“看来在主公心中,果然皇室的地位也不足以让他动摇。”
郭嘉见秦炎第二次拒绝,心中又有了想法。
接下来几日,一场关于诸侯之间谁能称王的舆论在民间逐渐传播开来。
从南方的襄阳、江陵,到北地的柳城,秦炎的名望早已超过刘备,尤其是在渔阳,秦炎的声望更是到达巅峰,这里是他的兴起之地,因此治下百姓这些年获得的好处最多。
在甄尧的推波助澜下,很快,一卷万人签名的请愿布帛就被送到邺城,呈到秦炎面前。
“主公,这是我军治下百姓,万人签字的请愿书,恳请主公继位称王,莫要让万民失望,有伤民心。”
郭嘉带头,群臣也纷纷开口。
秦炎看着这一卷万民联名的请愿书,眼眶有些湿润,并非是他故意作秀,实则是真是被民意感动。
“民心所向,主公莫要推辞。”
荀彧最初还有些疑虑,如今亲眼看见这些名字,字迹各不相同,有的工整,有的七歪八斜,甚至还有的用圆圈、手印代替,让他将最后的疑虑打消。
终于在一番推辞之后,秦炎还是答应下来。
此时,不仅是他心中欢喜,麾下群臣同样无比喜悦。
这些人之所以追随秦炎,不仅是因为他的能力得到认可,也是为了自身能够搏出一片前途,建功立业。
如今秦炎称王,他们也能得偿所愿,未来甚至还有更进一步的可能。
两个月后,秦炎在邺城登基称王。
在邺城城外筑起高台,方圆九里,分布五方,设置旌旗仪仗。
群臣依次有序排列,恭迎秦炎登上王座。
以秦彻为王世子,荀彧、郭嘉为左右军师,总领军国重事。
封黄忠、赵云、张辽、徐晃、张合、高顺、马超、甘宁为八上将,追封太史慈为征南将军,同列上将之列。
秦炎以幽州为崛起之地,乃是燕地,因此号为燕王,但在民间他深受百姓爱戴,因此也被百姓称为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