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杨阳的话,王秀琴也回过神来,才意识到她有些太着急了,就对杨阳说道:“行吧,那你去玩吧。”
杨阳终于松了一口气,转身向屋外跑去。他是真怕父母从此每天就把他关在家里学习啊,哪也不让他去啊。
等到老杨下班回来,王秀琴迫不及待的将上午发生的事和老杨说了一遍。
老杨同志也来了兴趣,杨阳无奈,只能再给老杨表演了一番。
这下好了,老杨也激动了,一直念叨着老杨家终于出了一个读书的种子,还说杨阳这么聪明,肯定是传承了他的基因。
老杨的话听的王秀琴直翻白眼,就老杨家上数三代,都没有一个能考上高中的,老杨还好意思说是因为他的基因?只是看在老夫老妻的份上,她也没有戳穿老杨罢了。
好在老杨要比妻子冷静多了,倒是没有做出拔苗助长的事情。
”媳妇,明天你去隔壁,把他家孩子用过的小学课本借来,提前教他小学的知识吧。“老杨同志叮嘱王秀琴,怕浪费了儿子的天赋。
”行,明天开始,我每天抽出点时间教他学习。“王秀琴也振奋起来,她也想看看,儿子到底能够做到哪一步。
仅仅几个月的时间,杨阳就已经将小学所有的知识全部学会了,至于初中的知识,王秀琴已经教不了,只能靠着杨阳自学了。
这还是杨阳怕吓到王秀琴而故意放慢了学习的速度。但这也足够她兴奋了。
在没有广场舞的年代,和村里的大妈们一样,住在平房区的大妈们也习惯聚集在路边天南海北闲聊,
原来的王秀琴不是很喜欢参与妇女们的”胡同交流会“,但是今天,吃完晚饭后,她罕见的出门,主动与胡同口大妈们攀谈起来。
说着说着,话题就引到了孩子身上,这时候杨阳就听见母亲呼喊自己的声音。
”来了,干啥啊妈?“一边向母亲走去,一边向王秀琴问道。
”来来来,把你学会的古文,给你大娘他们背一遍。“
杨阳顿时满头黑线,这才明白为啥王秀琴今天一反常态的参与”胡同交流会“,原来是等着显摆她儿子呢。
没办法啊,母命难违啊,杨阳只能强忍着尴尬,将古文背了一遍。
”哎呀呀,这孩子可真行啊“
”这比我家那小子强多了,这是六年级的课文吧,杨阳这么小就会背诵了啊”
”可不是咋的,打小我就看这孩子聪明“
。。。。。
看着在赞美声中渐渐迷失的王秀琴,杨阳可真怕老妈整出一句:“我儿杨阳,有清北之资”,所以,没等王秀琴继续吹嘘下去,赶紧将她拽回了家。
本来王秀琴对于未能尽兴的与邻居畅(xian)谈bai)还深感遗憾,但是听到老杨带回的消息之后,她早已将这份遗憾抛之脑后,随之改为一脸的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