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丰收的景象
秋风送爽,金黄的稻田一望无际,沉甸甸的麦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田间地头,农民们忙碌着收割,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样的景象,在全国范围内随处可见。
女主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的田野,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她知道,这一切都离不开她和众人的努力。新农具的推广、农业技术的改进、奖励制度的实施,这些举措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李明,今年的粮食产量怎么样?”女主转过身,问站在身边的李明。
李明脸上也带着笑容,拱手道:“回陛下,今年的粮食产量比去年又提高了两成,各地都传来了丰收的好消息。百姓们的生活也逐渐富足起来,日子越过越红火。”
女主点了点头,心中满是感慨。她记得刚推行新技术时,遇到的阻力和困难,如今看到这样的成果,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那就好,百姓们的日子好了,咱们的心血就没白费。”女主微微一笑,“接下来,咱们还要继续努力,让百姓们的日子更上一层楼。”
(二)百姓的富足
随着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百姓们的生活也逐渐富足起来。市场上,粮食价格稳定,物资丰富,人们不再为温饱发愁。
在江南道的一个小镇上,张大娘正带着孙子在集市上采购。她手里拿着一串铜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娘,我想吃糖葫芦。”孙子拉着她的衣角,眼睛盯着不远处的糖葫芦摊。
“好,娘给你买。”张大娘笑着摸了摸孙子的头,从怀里掏出几枚铜钱,递给摊主。
“谢谢大娘,您慢用。”摊主接过钱,递过一串糖葫芦。
张大娘接过糖葫芦,递给孙子:“快吃吧,小心别噎着。”
孙子接过糖葫芦,开心地咬了一口,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张大娘看着孙子,心里满是欣慰。这几年,日子越来越好,她再也不用为吃穿发愁了。
“大娘,您这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啊。”旁边一个邻居打趣道。
张大娘笑了笑:“可不是嘛,多亏了朝廷的好政策,让咱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三)新技术的深化
女主知道,要想让农业持续发展,不能只靠一时的丰收。她决定进一步深化新技术的推广,让更多的农民受益。
“李明,咱们得想办法,让新技术在更多地方落地生根。”女主在御书房里,和李明商量着下一步的计划。
李明点了点头:“陛下,臣有个想法。咱们可以设立更多的农业技术培训点,定期组织农民学习新技术。同时,还可以编写一些农业技术手册,发放给农民。”
女主眼前一亮:“好主意!这样一来,农民们就能更好地掌握新技术,提高粮食产量。”
李明接着说道:“另外,咱们还可以鼓励农民们自己创新,对有创新成果的农民给予奖励。这样一来,就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让新技术不断进步。”
女主点了点头:“嗯,你说得对。咱们就这么办,争取让农业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花。”
(四)农业技术培训
在女主和李明的推动下,全国范围内设立了多个农业技术培训点。这些培训点定期组织农民学习新技术,从选种、施肥到病虫害防治,内容丰富多样。
在江南道的一个培训点,一位农业专家正在给农民们讲解如何科学施肥。
“乡亲们,施肥可不是随便撒一把就行的。不同的作物需要不同的肥料,施肥的量和时间也很关键。”专家拿着一把肥料,耐心地讲解,“比如水稻,前期要多施氮肥,促进生长;后期要多施磷钾肥,提高产量。”
农民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点头。一个年轻农民问道:“专家,那要是遇到病虫害,该怎么办呢?”
专家笑了笑:“病虫害要及时防治。发现病虫害后,要及时清理病株,喷洒农药。但要注意,农药不能乱用,要按照说明书来,不然会伤害庄稼。”
农民们听了,纷纷点头:“原来还有这么多讲究,我们以后一定好好学,争取种出更好的庄稼。”
(五)农业技术手册
除了培训,女主还下令编写了一批农业技术手册,发放给农民。这些手册内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深受农民们的欢迎。
在江北的一个小村庄,王大伯正拿着一本农业技术手册,仔细研究。
“这手册真好,一看就懂。”王大伯指着手册上的插图,对儿子说道,“你看,这上面说的种植方法,比我们以前用的好多了。”
儿子点了点头:“爹,咱们以后就照这手册上的方法种地,肯定能有个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