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轮协商,李保全不得不做出让步,主动提出用这两间房来抵消李海泉一家对老村长的赡养义务。
李海泉心里自然是乐意的,不过通过这次事件,他也彻底看清了自己在父亲心中的位置。
既然父亲如此薄情,他也就无需再讲什么情义。
但李海泉依旧打算参加今年的院试,这个时候可不能传出不孝的传闻,这也是他在被净身出户后还一直忍耐的原因。
他对李保全已然毫无信任可言,当然不会轻易相信对方的话就放弃赡养责任。
只见李海泉冷冷地笑了一声,脸上满是鄙夷之色,根本没有答应的意思。
这次的经历让他深切地体会到了人言可畏,他下定决心要把这件事处理得完美无缺,让任何人都找不到指责他的理由。
眼见刘氏娘家兄弟又要动手拆房,李保全心急如焚,黄氏更是暴跳如雷,大声叫嚷。
而本该出面调解的老村长却一直沉默,不知是被气得难以言语,还是心中有所悔悟。
李保全见李海泉这次好像铁了心要拆掉房子,无奈之下,召集了所有族老,希望他们能劝劝李海泉。
经过一番费力的劝说,李海泉终于让步。
在族老们的见证下,兄弟二人以书面形式签订了“以房抵养”老村长的协议。
李海泉一拿到有所有族老、兄弟以及老村长签字的协议,马上拉着刘氏、抱着儿子,郑重地给老村长磕了三个响头,随后登上刘氏娘家兄弟带来的马车,朝着潍坊村疾驰而去,态度十分坚决。
直到此时,绿柳村的村民才知道李海泉已经把一家四口的户口迁到了潍坊村。
虽然这些事情都是从徐氏的八卦中听闻,但乔念心却感觉像是看了一场精彩大戏。
“李海泉这样做,会不会影响他参加科举呢?”
王氏因为知晓萧老爹对萧正道等人的计划,明白孝道的重要性,不禁提出疑问。
“能有啥影响?他又不是不赡养老头!”
徐氏满脸不屑地回应道。
黄氏思索片刻后说:“虽说签了‘以房抵养’的协议,可逢年过节的孝敬还是不能少,得提醒一下刘氏,宁愿吃点小亏,也不能让李海泉落下不孝的名声。”
“李海泉的母亲可是个精明人,难道会想不到这些?我看你们还是别特意去提醒了,免得她误会。”
徐氏和李海泉的母亲曾有过一些矛盾,总觉得对方心胸狭隘,担心她去提醒反而会起到反效果。
“该提醒的还是得提醒,毕竟在旁人看来,李海泉来潍坊村是来投靠我们萧家的。”
黄氏最终还是决定去提醒刘氏。
一旁静静听着的乔念心,在心里暗暗为黄氏(两人都姓黄,但不是一个人)的大气点赞。
古人极为看重孝道,李海泉既然还打算参加科举,就一定要表现出孝顺的模样,否则就算将来考中进士,在选官时也不会有好的前程。
乔念心更好奇的是,那个一直满心期待李海泉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的老村长,这次为何会做出如此不理智的决定?
难道是他认定李海泉会一直落魄、毫无作为,所以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大孙子身上?
要是李海泉今年考上秀才,真不知道老村长会不会后悔。